金融危機使很多美國人失去了工作。
一位名叫艾琳·科漢的大學退休教授,在經過對一定數量的年輕失業者進行調查走訪后,得出一個結論:這些人之所以失業后很難找到工作,一個重要原因是應聘時信心不足,大多數人都穿著一身皺巴巴的衣服,蓬頭垢面甚至嘴里噴著酒氣,第一眼就給招聘者留下了很差的印象,結果也就不言而喻。
科漢決定做一件在他看來非常大的事。2008年11月,他在失業最嚴重的紐約市開了一家西服店,名叫“送西服就業心理輔導店”。輔導店的宗旨是:只要來“送西服就業心理輔導店”的年輕失業者,除了給予一定的就業技巧輔導外,還會免費送上一套高檔西服,外加一條領帶和一雙皮鞋。這是有條件的。首先,對象必須是失業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并連續找工作3次以上而未能如愿的年輕人;其次,失業者除領取最低的失業救助金外,再無其他收入來源;最后,要有足夠的身份證明。條件看似苛刻,但輔導店剛開張,就出現了人滿為患的景象,這可忙壞了年逾七旬的科漢。
25歲的邁克爾·科萊米是個黑人小伙子。2007年大學畢業后,在一家電器公司工作,公司倒閉后,他也隨之失業。他去應聘了不下10次,最終都未能如愿。在心灰意冷時,他聽說了科漢的“送西服就業心理輔導店”,便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忐忑地走進了店門。
科漢看他穿著一身破舊的西服,和藹地問他:“小伙子,你知道我見到你第一眼時心里在想什么?”
科萊米思索了一會兒,搖搖頭。科漢微笑道:“小伙子,你一定在應聘時都穿著這身破舊的西服吧?這可不好,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個招聘者,會錄用一個穿著邋遢的人嗎?”他接著說,“大家的生活現在都很艱難,這就使得很多人沒有心思把時間花費在穿衣上,這恰恰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一個在危機面前不注重自己形象的人,怎么會有戰勝危機的信心和勇氣呢?”
科漢精心挑選了一身符合科萊米膚色和氣質的西服,并親自幫他扎上了領帶。在試衣鏡前,科萊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異地說:“這個人是我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半月后,科萊米就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送西服就業心理輔導店”感謝科漢。他激動地抱著科漢說:“是您送我的這套西服,幫我找到了工作,當我聽他們說,噢,小伙子的西服真漂亮時,我知道,我被錄用了。”
自開張到現在,科漢已為失業者免費送出西服1300多套。他的目標是,送夠15000套后就歇業。他現有的財力也只能做到這些,否則,他自己也會傾家蕩產的。
(金衛東薦自《知識窗》2009年第6期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