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鄧小平1993年9月與其弟鄧墾的談話,是一篇研究鄧小平晚年關于中國發展思路問題的重要文獻。談話既有他對主政中國期間發展思路的總結,又有他對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出現新問題的洞察,還有他對未來中國發展問題的提醒。盡管從公開發表的文字來看,這篇談話篇幅不長,但內涵豐富,立意高遠,反映了鄧小平在中國發展道路問題上的新理解、新認識。
從鄧小平思想的發展脈絡來看,過去他一直認為,經濟建設搞好了,就能牽住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牛鼻子,但是這個談話表明,鄧小平晚年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在以前認識的基礎上,他進一步深刻認識到,即使是經濟建設搞好了,還會出現一些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同樣會危及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而為了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對原來的發展思路進行調整,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發展之路,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反思建國后特別是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訓確立起來的。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的黨的基本路線,是立足物質財富極度匱乏的溫飽社會階段實際而提出來的中國發展之路。
站在今天的認識水平看,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的實質就是“先發展起來”,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發展起來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半x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
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改革開放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基本上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整個中國開始從溫飽社會向總體小康社會過渡。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需求層次理論,人一旦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之后,必然會提出更高層次的需求。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走出溫飽社會以后,發展思路必須根據新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在已經走出溫飽社會的情況下,仍然完全按照溫飽社會的發展思路來推動國家發展。這樣發展的結果,一方面我們的物質財富總量當然在不斷增加,這為國家的發展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是另一方面,導致了經濟建設一條腿長,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多條腿短的局面,為我們的進一步發展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鄧小平過去一直強調發展經濟是“大問題”,希望通過發展經濟解決“12億人怎樣實現富裕”的問題,但是,1993年9月,他進一步認識到,“富裕起來后財富怎樣分配”也是“大問題”。
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是鄧小平在深刻分析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問題以后,對未來中國發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對我們新世紀新階段確立新的發展思路有重要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反復強調,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發展,必須實行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但是,他同時也強調:“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我們沒有根據新的發展階段的要求對我國的發展思路作出有效的調整,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日益突出?!胺峙涞膯栴}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已然出現。少部分人獲得了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的實踐表明,分配問題搞得好不好,確實是一個與發展經濟問題一樣關乎國家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其重要性在于,它不僅關系到全體社會成員能否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而且就其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來講,如果搞得不好,最終會從根本上影響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大多數社會成員因收入偏低導致消費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后勁乏力,就是一個鮮活的例證。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強調,“這個問題要解決”,雖然“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解決這些問題”。否則,“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
(摘自2009年6月29日《學習時報》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