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世界知識》的“文化播報”欄目中,有《美國的革命書店》一則短訊,提到“革命書店”“由美國共產黨及其支持者于20世紀70年代建立”。
據筆者了解,在美國不少地方存在的“革命書店”,其開設者并非“美國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the United States 0f America),而是“美國革命共產黨”(Revolutionary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States of America)及其支持者。這兩個黨成立的背景以及路線、方針和政策都有明顯區別。美國共產黨在國內各地也開設了不少書店,但一般叫“馬克思主義書店”。
受“文革”影響的“美革共”
“美革共”被稱作美國國內目前最大的“毛主義”組織。它是受我國“文革”影響成立的,黨刊名為《革命》(周報)。該組織的前身是1968年由美國一些青年學生在加利福尼亞州建立的“灣區革命聯盟”(BARU)。1971年,“灣區革命聯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改稱“革命聯盟”(RU),1975年9月,“革命聯盟”又改稱“革命共產黨”(RCP)。該黨成立之初,有黨員近1000人,1977年最鼎盛時達到2000人左右。
至今,該黨的指導思想一直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仍然主張在美國發動由工人階級領導的暴力革命,通過武裝奪權來使美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78年前后,主要因為對中國問題看法上的分歧,美革共發生分裂,成員逐漸減少,到上世紀80年代末,黨員人數大約只有成立時的一半。根據有關資料,近年來,美革共的黨員有所增加,在20來個城市設有支部。該黨自建立后,總部一直設在芝加哥?,F任領導人羅伯特·阿瓦基安,1943出生,是該黨的創建人之一。
歷史悠久的“美共”
容易與之相混淆的美國共產黨則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共產國際的影響下,于1919年9月1日成立的,至今已有90年歷史。其總部現設于紐約曼哈頓,現任領導人是薩繆爾·韋伯。
美共成立初期曾被美國政府宣布為非法,1923年合法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共在鋼鐵、紡織、煤礦等工業部門和農業工人中領導大規模的群眾斗爭,積極支持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大力動員群眾支持和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其力量一度得到比較大的發展。
1943年,蘇、美、英三國首腦會晤德黑蘭會議后,美共總書記白勞德認為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長期信任和合作”的時代,主張美共放棄自己的“成見”和“特殊利益”,實現包括大資產階級在內的團結,反對進行革命。1944年5月,美共召開“十二大”,根據白勞德的提議,通過了解散美共的決定。1945年4月,法國共產黨領導人雅克·杜克洛撰文批判白勞德的錯誤主張,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產生很大影響。同年7月,美共召開緊急代表大會,重建美國共產黨,由威廉·福斯特任全國委員會主席。 40年代末,麥卡錫主義一度盛行,美共又被迫轉入“地下”。60年代中期以后,美國政府放松了對美共的限制,美共活動逐漸增多。1972年至1984年,時任美共總書記葛斯·霍爾曾四度以“人民高于利潤”的口號競選美國總統。
誰想暗殺鄧小平?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美共就曾積極聲援??谷諔馉帟r期,美共在國內發動了“不許干涉中國”的群眾運動,并派遣醫療隊援助中國革命根據。國際共運大論戰中,美共與中共的關系一度中斷。1988年6月,美共總書記霍爾率代表團訪華,兩黨恢復交往。
美革共成立初期曾與中共關系非常密切,但兩黨在1978年斷絕往來。1979年初鄧小平訪美時,美革共還在黨主席阿瓦基安的帶領下,在華盛頓等地舉行了反對鄧小平訪美的示威游行,甚至還組織過試圖暗殺鄧小平的恐怖活動。阿瓦基安因此遭美國政府逮捕,后被驅逐出美國。前些年國內出版的小說《白宮突圍》曾提到此事,但作者也混淆了美共和美革共,錯把美共主席葛斯·霍爾當成暗殺鄧小平的策劃人。
當前,美革共和美共的國內政策也有著明顯區別。比如,在去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美共沒有提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而是號召黨員及其支持者投奧巴馬一票;而美革共抵制總統選舉,在奧巴馬當選后,則極力反對政府的各種改革措施,仍然繼續鼓吹暴力革命。
《世界軍事年度發展報告》(2009年版)是我國最高軍事科研機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的一個品牌產品,主編江新鳳大校。這是該部自2004年以來出版的第五部世界軍事年度發展報告。經過多年的摸索,“報告”在體系結構上日趨完善,分為“世界安全形勢篇”、“地區安全形勢篇”、“國家軍事動向篇”、“專題篇”及“附錄篇”等五部分,2009年版的“報告”對2008年世界軍事安全形勢進行了“縱”與“橫”相結合的全方位論述,全面闡述了2008年世界總體軍事安全形勢以及亞太、歐洲、美洲、非洲、中東、中亞等地區的軍事安全形勢,詳細分析了中、美、俄、日、印、英、澳等國家的軍事發展情況,對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國際反恐形勢、朝鮮半島安全形勢、中國臺灣地區軍隊建設新動向、伊朗核問題、國際聯合軍事演習、世界武器裝備和貿易等進行了專題述評。既有對形勢特點的概括和歸納,又有對重大事件的闡述和分析,還有大量的數據統計作為支撐。視野開闊,資料翔實,數據可靠,信息量大,對于了解和把握世界軍事發展動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用參考價值。正如“序”中所說,發表這樣一份世界軍事年度發展報告,是為了我們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觀察和掌握世界軍事形勢發展動向,同時也為了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2008年,世界經歷了大動蕩、大調整。在政治舞臺上,一些國家(地區)領導人相繼更迭,政治博弈異常激烈。在經濟領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不穩定因素,特別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帶來沖擊。在安全領域,各種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世界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局部戰爭與地區武裝沖突此起彼伏,伊拉克局勢緩中有亂,阿富汗局勢每況愈下,俄格在南奧塞梯大打出手,恐怖襲擊事件頻頻發生,索馬里海盜日益猖獗,領土主權與權益糾紛不斷出現,軍控與裁軍形勢依然嚴峻,反導與防擴散斗爭更趨激烈。此外,自然災害、環境污染、重大傳染性疾病、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報告”認為,總的來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發展的主題,世界軍事安全形勢總體趨于穩定,但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局部地區動蕩有新的發展,世界仍面臨著各種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
面對這種挑戰,世界各國軍隊普遍采取了“兩手準備”,即在加強自身軍事實力的同時,積極謀求國際合作;在加強應對常規威脅能力的同時,大力發展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的能力。為此,各國紛紛推出新的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積極推進軍事轉型,打造適應未來需要的現代化軍隊。增加國防預算,加快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研發和采購,改革部隊編制體制,發展新型作戰理論,提高部隊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強調跨國、跨機構聯合行動的協調能力,以各種軍事和非軍事手段應對日益多樣化的安全威脅。與此同時,各國圍繞太空、海洋、網絡等戰略制高點進行的角逐更加激烈。例如,在太空領域,美國繼續強化空間作戰能力,注重發展空間態勢感知能力,加強空間攻防技術探索,并通過反衛星試驗提高其空間實戰能力。同時,還加緊在東歐、日本等地部署導彈防御系統。日本出臺《太空基本法》,打開了軍事利用太空的大門,等等。
在世界軍事變革大潮的沖擊和影響下,中國軍隊也在積極探索維護國家安全的應對之策。2008年,我軍重點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大力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和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主動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貫徹落實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堅持改革創新,軍隊各項建設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