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一季度大陸經濟資料發布后,近期產業是否會發生變化?企業到底該如何分析當下的產業投資形勢?如何甄別真實機會隱藏在哪些產業領域?
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蕭條,使得大批企業甚至全球知名公司陷入重重危機,經營步履蹣跚,但是,也有人高呼「越是危機越投資」,他們認為,當前經濟危機正是企業大膽出擊,趁低擴展規模,抄底潛力資產或進軍新產業領域的絕佳時機。

早春仍有寒意
隨著大陸一季度經濟資料的公布,讓一直在「寒冬」中發抖的企業感到了一絲暖意。
面對經濟有所好轉的現象,有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回暖的路徑仍存很大的不確定性,凈出口下降、投資冷熱不均和內需失衡,都有可能抵消經濟回暖的動能。
大陸著名《財經》雜志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指出,凈出口可能大幅下降增加了中國經濟回暖的不確定性。5月中,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凈出口拉下GDP增長0.2個百分點,這里的凈出口包括貨物和服務等貿易。不過,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一季度貨物的凈出口(外貿順差)同比增長45.3%。
由于外部經濟持續不景氣和國內投資增長帶動進口增長,沈明高指出,貨物貿易順差的高增長將不可持續。他預計,2009年外貿順差將較去年縮小30%,如果屬實,外需放慢將逐漸放大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
另一個不確定性是,信貸和國有部分投資增長啟動的反彈,能否傳遞到其它部門。沈明高認為,過度依賴投資增長所帶來的內需失衡可能反過來制約經濟的回暖。雖然短期內為了穩定經濟,政府不得不動員更多的資源推動投資增長;但是,過度依賴投資,其效率將遠不如更為平衡的投資和消費增長,并可能最終制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競爭力的提高。
迷霧下的危與機
一季度經濟資料給市場吹來陣陣暖風。數據顯示,約大陸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 一季度的房地產、物流業、汽車業、以及一些加工制造企業出現回暖跡象。
●紡織出口復蘇為時尚早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3月份的紡織行業出口明顯反彈,單月出口紡織品服裝共121.64 億美元,環比增幅高達82.23%。從接單看,龍頭公司訂單總量基本穩定,但同比大多是持平或小幅下降,訂單質量下降的情況還未得到改變——訂單分散、短單、小單更多,平均單價下降,對毛利率有所影響。
警示:外需疲弱,出口受阻現狀依舊嚴峻,行業整體盈利形勢不容樂觀,除了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以扶持,中小企業還需要不斷提升的是自主創新能力、相對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實現多方面的自我救助。
●回暖物流業 尋求新增長點
港口和物流是中國經濟最為靈敏的器官。2009年一季度大陸規模以上港口生產仍位于低谷,但3月份止跌反彈。據初步統計,2009年3月份,大陸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2%,港口煤炭發運量達到4000萬噸左右,接近正常水平。
警示:外貿數據下降對外貿貨物吞吐量影響最直接,港口清淡,依附港口的物流公司業務下滑,同時,物流產業鏈條上的貨代、集裝箱拖車、倉儲、配送、快遞等相關物流產業也因貨物流量的銳減而舉步維艱。部分中小型物流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的風險。
●房地產回暖缺乏經濟基本面支撐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1~3月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顯示,不僅僅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出現較大增長,山東濟南、日照、青島等二線城市的住房交易量也在回升。
警示:「回暖」缺乏經濟基本面的支持,因為這個市場無法脫離宏觀經濟環境而獨立存在,購房需求能否持續,要由購房者群體背后的各行業發展、宏觀經濟形勢來做決定,為此房地產企業對未來投資需要謹慎、再謹慎。
產業的機會
在這樣的產業變化形勢下,企業投資的戰略方向該進行怎樣的調整?對那些早有戰略準備,也有能力在當下出手投資的企業,哪些產業領域蘊含著投資契機?
「一些礦業企業資金出現問題,甩賣勘礦權、采礦權的很多,房地產企業有很多房地產項目要盤活,這兩個行業明顯是投資的好機會。另外,旅游業和奢侈品行業是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很大的行業,走弱非常明顯,但從長期來看是朝陽產業,現金充裕的企業可以借機介入其中。」 專家指出。
巨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黃悅以為,投資機會最為明顯的是消費品行業,尤其是快消品,存在很大的空間去提升品牌等無形價值。「比如服裝業受危機的沖擊很大,但當前也是很好的投資機會。如果有企業現在去整合中國一些生產資源聚集地區的眾多OEM企業,然后借全球經濟的低谷去抄底國際知名品牌,就可能實現很好的嫁接與提升。」此外,涉及基礎設施的工業品領域同樣也存在投資良機。
合眾世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陳立輝表示:「健康醫療、現代農業、清潔技術、新能源,以及一些品類的快消品,都會有很好的成長預期,值得當前準備投資的企業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