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們傾向于選擇專家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們去醫院掛號,一般會選擇專家門診,而不是普通門診;家長帶孩子就醫,大都愿意去兒童醫院,而不是普通醫院。人們相信專家能利用更專業的知識、更豐富的經驗來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事實上,人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選擇專家,卻很少意識到或者說出來自己也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是因為“知易行難”,還是沒有“鐵杵磨成針”的意志呢?
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
無論從事什么職業,你都應該下決心掌握自己職業領域的所有問題。如果精通自己的全部業務,你就能贏得良好的聲譽,也便擁有了潛在成功的秘密武器。
成為專家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實現在職場和社會上的個人價值。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能使你在職業發展中揚長避短,令你的優勢從“擅長”蛻變為“出類拔萃”;在這個領域,你可能比大多數人都做得更高效、更優秀,擁有卓爾不群的核心競爭力;當人們做選擇時,你可能是他們唯一可選擇的對象,成為這個領域的“稀缺資源”;當你步入遲暮之年,回顧一生時,你會為自己踏踏實實專注于某一領域,為鐘情的事業和整個社會貢獻了一份力量而感到欣慰。
專心于當下的領域
“知本”時代,茫茫學海已由“藍海”變成“紅海”,博而不專并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學習者容易把每種知識都學得“半桶水”,不能在任何一個領域達到一定的境界,就更不用談在業界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個人品牌了。
所以,我們強調的是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然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特定領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適合做什么?”“我將來會做什么?”也許這樣的問題很難回答。但是,你現在正在做什么卻顯而易見。為什么不努力做好目前的工作,并將它做到一定的高度呢?無論你為何選擇目前的工作,至少它能夠為你提供很多免費資源,便于你在當前的領域內深入研究。如果你的理想不僅限于此,那就應該早做準備,知識技能的儲備、人際關系的磨礪都很重要。你應該對自己的可支配時間、已收集信息等做系統性的管理,以便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實現時間的“積累效應”。
修練三方面內功
要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環境、資金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而以下三方面的內功也是需要用心修煉的:
1 集中有限精力
一旦下決心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你就要堅信,只要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學習、實踐中去,你就能慢慢找到在這個領域里的感覺。以“二八原則”為指導,你可以利用80%的時間專注于該領域的學習、實踐等活動,利用20%的時間了解相關領域信息和社會新聞等內容。你應當為自己制定一個分配精力的原則,并經常自省,一旦偏離了這個原則便立即給自己叫停。
2 消化海量信息
知識經濟時代,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致,每一個學科領域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充斥。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不但要對這個領域的知識系統架構有全面的認識,也要深入該領域的方方面面,收集和消化大量的信息,特別是與該領域發展趨勢相關的一些信息,如此方能使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完善。
3 建立個人品牌
要成為專家,你必須讓自己的杰出表現被他人認知、了解,也就是建立個性鮮明的“個人品牌”,以幫助你在工作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個人品牌既要有“才”也要有“德”,要做一名德才兼備的專家。如果一個人僅僅有很強的專業能力,道德水平卻不高,他的個人品牌是無法建立的。你的個人品牌一旦建立起來,便意味著你的做事態度和工作能力被人們所認可,你能夠為企業創造較大的價值,企業在任用你時是充滿了信任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