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男人的香水
客人一再要求下,《巴黎拜金女》里寒酸的酒吧侍者點燃了一支名貴雪茄……制作這支雪茄的煙草生長在古巴,四周種植著可可豆,于是,巧克力的醇香與煙草自生長之日起就天然地糾纏在一起,這種迷人的香味被精心包裝后,用私人飛機運到法國。終日致力于在五星級酒店釣凱子的巴黎拜金女艾琳(奧黛麗#8226;塔圖飾),從侍者身上聞到了這股雪茄的芳香,并由此認定,他就是她尋找的鉆石王老五。
用嗅覺判斷一個男人,雖然有失精確,但并不比用視覺判斷一個男人風險更大。迎面走來一個相貌堂堂的男子,你希望在他身上聞到的是:

A、古龍香水味B、名貴雪茄味C、疑似狐臭味D、運動型汗味
聞香識女人,煙味識男人,動物本能引導著我們用鼻子作出選擇。我們在影視作品里看到的叼著雪茄的無外乎這些人:商界巨鱷、黑社會老大、富可敵國的神秘男子……“雪茄≈闊佬”,精明巴黎拜金女的等式邏輯大致如此。
但雪茄流露的也并不完全是富貴味,有時候它亦是革命者的手中愛物,切#8226;格瓦拉嘴里輕銜雪茄,反而流露出思索和力量的意味。
雪茄生來就與男人為伍,成為男人財富和品位的某種標簽。最早在古巴的印第安人種雪茄煙葉,用它來治病、驅魔、祭神,并視之為神靈。他們向酋長進貢這種奇特的香葉,印第安酋長們對待它就像對待自己手中的權杖。當酋長點燃一根雪茄,藍色的芳香煙霧裊裊升起時,印第安人歡喜贊嘆,認為這是王者在與神靈交流。
1492年,哥倫布發現古巴時,島上只有不穿衣服、天生天養、嘴里含著巨大雪茄的和善土人。這種讓人陷入神秘夢幻的古巴珍寶被哥倫布和他的水手帶回歐洲并敬獻給西班牙國王,螺旋上升的藍色煙霧迅速征服了歐洲王室。
古巴有句俗諺:“感覺自己是世界之王,你就可以享受一支雪茄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雪茄是權力的致幻劑、是財富的催情丹。在《TIME》納撒尼爾#8226;蘭德排行榜上,全球最受歡迎的六種雪茄品牌分別是高斯巴Cohiba、特立尼達Trinidad、羅米歐-朱麗葉Romeo Y Julieta、基督山Montecristo、桑丘#8226;潘沙Sancho Panza、帕德龍Padron,前5名產地全是古巴。有趣的是,這些品牌名稱居然不少來自文學人物。
古巴雪茄年生產量1.3億支,世界上的煙民20億,如果不考慮財富因素,每20個煙民平均一年可以享受1支古巴雪茄。但正如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雪茄永遠也只為少數人服務。它是瞬間的奢侈品,不同于一般的奢侈品——名車、鐘表、首飾,雪茄幾乎沒有任何保值、增值功能,享受一支雪茄的時間,從點燃到最終熄滅,不過區區一小時。它是對財富的完全消耗,是將大把現金卷起來燒成一股青煙,既不產生營養,也不有益健康,所以,孜孜不倦好這一口的雪茄客,一定是站在財富積累的金字塔塔尖的人們。
雪茄對存放濕度極為挑剔、也不能用打火機點燃,雪茄盒、雪茄刀、雪茄火柴、雪茄煙缸……由雪茄衍生開去的一系列雪茄文化只說明一點:所謂奢侈,就是將不必要的東西變成必要。薄荷、橘子、巧克力等年輕化口味的加盟,讓這個堅挺強硬的奢侈品變得貼心而柔軟。在古巴,一年一度的國際雪茄節上都要有“開煙儀式”比賽,整個過程類似日本的茶道表演,其精細和繁復,令雪茄在這個儀式中被無限放大和神化,讓每個抽過雪茄的男人都捫心自愧,不敢輕言了解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