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東保險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潛力開發不夠
盡管山東保險業近年來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相對于全省的經濟總量來說,保險業在地區經濟中占的比重還比較小。從保險深度來看,2002-2008年,山東保險業對GDP的貢獻率平均為2.2%,而在同期全國保險業對GDP的貢獻率平均為3%,高出山東省0.8個百分點,保險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從保險密度來看,2002-2008年山東省平均保險密度為414.6元,而同期全國保險密度則為421.3元,高出山東省6.7元。
(二)城鄉保險發展不均衡
首先,從總體上看,山東省農村地區保費增速落后于城市。2007年,山東農村地區保費收入為116.9億元,同比增長17.0%,明顯低于26.3%的整體增速,僅占全部保費的27.6%。而城鎮地區保費收入為307.2億元,同比增速為30.3%,占全部保費的72.4%。農村地區保費增速較低的主要原因是人身險增速明顯落后。2007年,人身險保費增速僅為12.1%,落后城市16.3個百分點。
其次,從保險密度指標來看,農村保險發展顯著落后于城鎮,且差距仍在擴大。2007年末,山東城鄉保險密度分別為796.7元/人、243.9元/人,農村地區人均保費僅為城鎮人均保費的30.6%。并且近兩年來,農村保險密度的提高速度明顯落后于城市,二者的差距正在逐步擴大。
(三)業務結構不合理
首先,山東保險市場同時存在過度競爭和供給不足。一方面,在傳統市場領域,如車輛險、壽險業務競爭激烈,甚至出現飽和現象。2008年,山東省車險和壽險在財產險業務和人身險業務中分別占81.3%和77.3%。各家保險公司產品雷同,不能適應各個層次人群的保險需求。另一方面,健康保險等部分保險供給明顯不足。2008年健康險所占比例過低,在人身險中只占6.7%。局部市場的過度競爭,導致保險費率不斷下降,甚至低于正常水平,保險公司經營效益不能保證。而一些城市出現保險供給不足,表明保險業沒有更好地發揮保險功能,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滲透力不夠強,未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其次,由于過度重視保費規模,輕視內含價值和風險防范,保險公司通過銀行等渠道大力發展投資型產品和躉繳產品,使保險偏離了原有的保障功能。2008年分紅類壽險實現保費收入241.0億元,占壽險業務總量的61.9%,投連險實現保費收入7.7億元,萬能險實現保費收入72.6億元。投資型產品在壽險業務中所占的比例高達82.5%,而
保障性產品在壽險中所占的比例僅為17.5%。
二、促進山東保險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府對保險業的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應當加強對不同區域保險市場發展的協調。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保險公司到落后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從而帶動全省保險業的均衡發展。其次,對于一些涉農保險,政府應當通過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式予以支持,對于保險費占農民收入的比重較大的地區,應增加其保費補貼。
(二)推動城鄉保險市場的協調發展
1. 加快農村市場的開發。首先,保險公司應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政策扶持的大好機遇,全面分析農戶消費習慣、購買能力、購買偏好,做好市場研究和市場細分,根據自身獎金、人才、技術、網點以及營銷等方面的情況,開發出一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的涉農保險產品,以滿足農村居民的保險需求。其次,加大保險宣傳力度,提高農民保險意識。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采用生動活潑、簡明易懂的方式,宣傳保險業務和服務;積極組織開展保險下鄉、保險進村等宣傳活動,增加農村居民對保險的感性認識,使更多的農村居民了解保險,認識保險。最后,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農村保險服務網絡。在堅持效益原則的前提下,通過設立支公司、營銷服務部等多種途徑,健全農村保險服務機構。同時,積極與銀行等建立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最終形成多渠道、廣覆蓋的農村保險服務網絡體系,使農村居民能夠買到保險,享受到保險公司的服務。
2. 進一步推動城鎮保險市場的發展。首先,由于城市金融業競爭激烈,金融服務體系比較完善,保險公司應當結合自身優勢加大創新力度,更多地開發保障型產品,從而避開與銀行、投資基金的惡性競爭。其次,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加大以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不斷轉移,城市居民階層分化不斷加深。保險機構必須加強市場細分,以適應城市多元化的保險需求。最后,應積極開發與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收入、需求特點相適應的保險產品。要針對農民工工作穩定性差、流動性較強的特點,合理地設計保險產品,并做好不同地區保險機構之間的銜接工作。
(三)完善產品結構
1. 調整壽險公司的產品結構。壽險公司應當在強化傳統壽險的前提下,適當擴大健康險、意外險在壽險中所占的比例,經營更多的保障型產品而非投資型產品,使保險回歸到原有的保障功能。在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保險機構境外投資區域和產品的選擇空間進一步縮小,投資風險增大,保險資金的投資難度加大,不利于投資型保險產品的發展。而保障型保險產品的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其需求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因而保險公司應當轉變業務結構,培育保險消費市場,重點發展內涵價值較高的風險保障型產品,從而推動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
2. 調整財險公司的產品結構。財險公司應擴大非車險業務的占比,適當減少車險的惡性競爭,大力開拓家財險、職業責任保險等業務。一是大力發展雇主責任險,加大展業力度,使其盡快形成規模險種;二是積極發展城市家財險業務,采取多種展業手段,努力擴大其承保面;三是加大發展工程險的力度,在2008年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的背景下,工程險及其相關險種將會出現較大的增長,所以保險公司應積極開拓此領域,以推動業務的較快增長。
(責任編輯 耿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