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遵循的道德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好的秩序,有賴于愛崗敬業、明禮誠信、客觀公正、嚴正不阿的具有崇高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維護。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改革滯后于飛速發展的形勢變化和不適應國家宏觀經濟調控要求的問題也隨之顯露出來,特別是會計模式的轉換缺乏經驗和會計行為被人為的弱化,一些單位受利益的驅動,在會計數據處理中造假、會計信息失真,賬外設賬的情況還程度不同的存在。虛假的財務會計報表,為國家的管理部門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錯誤的會計信息。不難想象,它對市場經濟秩序的危害,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干擾,對廣大人民群眾經濟觀念的誤導是非常嚴重的。
作為一名會計人員,首先要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勤政為民,忠于職守,愛崗敬業、遵紀守法、照章辦事、鉆研業務,甘為人民當家理財、維護國家、集體的合法權益。第三,要樹立忠誠守信,行為端正,客觀公正,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處理會計事項和經濟業務時,堅持依法按財務制度辦事,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為新時期的偉大事業,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做出有益的工作。
目前,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很嚴重,幾乎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嚴重干擾了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并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原國務院總理朱榕基曾題詞并多次強調“不做假賬”。
是什么原因導致做假呢?一是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社會不良風氣給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造成了重大影響。二是政府管理部門觀念和管理上存在錯位和缺位,為了地方經濟出政績,盲目下達經濟增長指標,完善上級下達的任務而不得不編造虛假的會計報告。三是業務不精,法律意識不強,個人主義,利已主義不良思想抬頭,在利益的驅使下,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使會計資料嚴重失真。四是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會計規范體系不完善,在工作中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造成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削弱了自我約束能力,放松了對違紀違規行為的監督。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會計造假的產業。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需各行業提供經濟真實,完整、合法準確的會計信息,絕對不充許會計工作秩序受到偽造,變造的虛假會計信息的干擾和破壞。
中共十五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為我們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誠信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針對一些單位內部管理松馳,會計工作混亂,影響會計工作秩序的正常運行和會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一定程度上使會計數據造假信息失真有了及時的糾正,并對虛假報表行為從重處罰。
從2001年起我國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實施了對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的管理,在《會計法》的統馭下,逐步完善了會計制度的統一性、完整性和規范性。
2001年10月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視察國家會計學院時指出:“不做假賬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和行為準則。所有會計人員必須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會計人員做假賬,不僅攪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而且把我國幾十年來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毀于一旦。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表現為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紀律,自覺的維護各種社會秩序,包括經濟秩序,不做侵害社會整體利益的事,不搞違法、犯法的活動。不做假賬是從業人員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也是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規則。
會計行業的誠信建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切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和德治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為轉化的,道德需要借助于法律、制度來轉化,而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貫徹執行需要由道德來保證和支撐,所以兩手都要硬。當前,造假、做假、賣假的歪風沒有得到徹底遏制時,應當對會計人員進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育,《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的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職業形象和維護職業人格的尊言,敢于抵制歪風邪氣,敢與壞人壞事作斗爭。
2.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的后續教育。會計人員不僅要做到處理各項經濟業時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關守關,而且要精通業務技術,熟悉和掌握本行業管理的有關知識以及會計電算化技能。要把在職會計人員的培訓行成制度,把法制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同專業知識培訓結合起來。
3.健全會計監督機制,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一切經濟活動必需在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允許范圍內進行。會計人員不僅是經濟活動效果的核算者,而且要承擔法律賦予的職責,因此,會計人員必需用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制度、來監別各種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對不合理、不合法的收支必需予以制止或糾正。決不允許弄虛作假。同時,會計人員在履行會計職責時,必需要有一種剛正不阿的氣勢和不為情所動、不為利所誘、不怕打擊、不怕報復的操守,自身廉潔奉公,做到“常在河邊站,就是不濕鞋”。
4.《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對象、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依據、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程序都作了明確規定。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既要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又被定位為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的實施者。顯示了會計在本單位內部的職責。因此,會計監督特別是會計內部監督的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否則失去監督,就是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必將嚴重干擾經濟秩序的穩定和發展。
會計人員作為單位或部門的經濟理財者,一定嚴格履行法律、法規,按會計準則辦事,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堅決不作假賬。保持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誠信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