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特性,規制合理性,電信規制的內容及實現方式,電信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規制;自然壟斷;范圍經濟
電信行業規制是指政府基于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性電信服務的基礎性以及運營商之間的競合要求依法并通過行政和經濟手段對企業行為以及電信市場結構進行的直接干預活動,其目的在于提高電信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保證使用者對電信基礎設施的公平利用保障公眾對電信服務需要的滿足。本文對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特性,規制合理性,電信規制的內容及實現方式,電信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
一、自然壟斷行業
所謂自然壟斷,是指由于存在著資源稀缺性和規模經濟性、范圍經濟性及成本的劣加性(subdaditivi,yt也被稱為成本的弱增性或部分可加性),使提供單一物品和服務的企業或聯合起來提供多種物品和服務的企業形成一家公司(壟斷)或極少數公司(寡頭壟斷)的概率很高。我們把這種由于技術理由或特別的經濟理由而成立的壟斷稱為自然壟斷。如果在某行業中某單一企業生產所有各種產品的成本小于若干個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則該行業的成本就是劣可加的,該行業屬于自然壟斷行業。
從以上的概念可知,電信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
二、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特性
電信行業是傳統的自然壟斷行業,我們可以從其生產設施,傳輸設備,投入成本,所提供的服務性質等方面對其自然壟斷特性進行分析:
第一,具有傳輸產品或服務的網絡系統。電信行業在向用戶提供產品或服務時,必須具備從生產到用戶室內服務所需要的完整統一的網絡。這種網絡的覆蓋面積越大,越能體現出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但如果同時存在多家企業,各自重復安裝自己的傳輸網絡,無疑會造成資源浪費,提高經營成本。
第二,存在巨大的沉沒成本。電信產業,無論是生產,還是傳輸,都需要投入非常大的固定成本,這就導致了電信產業的巨大的沉沒成本。除此之外,這些生產和傳輸的固定資產又很強的專用性,很難作為其他用途。這些因素就造成了電信行業的進入壁壘,使市場成為了壟斷或是寡頭的格局。
第三,具有統一的生產技術標準。由于存在生產和配送方面的網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所以在大多數電信產業中,其產品或服務的基本技術標準必須實現統一。否則,聯合生產、聯合配送就會遇到不可逾越的技術障礙。
第四,具有普遍服務的特性。普遍服務是讓自然壟斷企業以絕大多數人都能承擔得起的價格提供基本的產品或服務。這就要求其服務質量和價格要一視同仁,這些也是對自然壟斷產業的最基本要求。
三、電信行業規制的合理性
電信行業規制的合理性在于:第一,電信業目標的雙重性。一方面電信業多具有普遍服務性特征,決定了該類行業應將公益性目標擺到一定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企業,它要追求利潤,追求經濟效益。如不進行適當規制,壟斷企業會傾向于制定壟斷高價,掠奪消費者。第二,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相對于壟斷生產者,消費者處于明顯的信息劣勢地位。第三,市場經濟秩序條件的缺失。我們的市場秩序條件并不是令人十分滿意的,如不加以適當規制,難免會出現壟斷欺市、特權經商的現象。
所以,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對電信業的規制是必要的。
四、電信業規制的基本內容和實現方式
由于電信產業的基本特征,政府的電信規制內容較為廣泛,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市場秩序規制和企業行為規制。市場秩序規制內容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制(經營許可規制),電信資費規制,電信資源規制。企業行為規制包括:互聯互通規制,普遍服務規制;服務質量規制:信息資源規制,網絡安全規制。
目前,在我國電信市場的發展還不是非常完善,電信企業的經營行為和經營秩序有待規范和調整,市場準入規制、電信資費規制、互聯互通規制以及普遍服務規制已成為我國電信規制改革中的焦點問題。
電信規制的實現方式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宏觀調控手段,包括法律手段、市場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包括電信法和相關法規。市場手段主要體現在由市場作用力來調節運營者的數量。經濟手段是指在運營者之間的利益產生分歧時,盡量通過經濟手段輔助法律手段進行解決。
第二個層面是微觀手段,主要是通過實施許可證制度進行電信規制。此外還有申報制、政令和命令、合同制以及登記制等手段。
五、電信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進入21世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通過立法和改革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規制體系和法律框架,而在大多數發展國家,其電信發展水平還相對較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發達國家信息網絡的普及,如果不盡快建立完善的電信規制體系,促進電信服務業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將在信息全球化中面臨著更多風險和挑戰。
中國10多年來的電信規制改革總體上無疑是成功的,但是無論是與其他國家電信服務業發展的橫向比較,還是與許多其他產業部門的縱向比較,中國的電信規制都顯得比較遲緩和落后。
目前的中國電信業存在著發展凸現結構缺陷,價格規制滯后制度形同虛設,網間互為壁壘現象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規制理念和政策落后手法簡單,不對稱規制扭曲了運營商行為,互聯互通機制不合理對運營商的約束和激勵不對稱,缺乏適應新形勢的普遍服務政策,價格規制滯后等原因造成的。
參考文獻:
[1]高 斌:《通信經濟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
[2]讓.雅克.拉豐讓.泰勒爾,《電信競爭》,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年.
[3]黃海波:《電信管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4]周其仁:《數網競爭》,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5]于良春等:《自然壟斷與政府規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