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不斷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實際上是市場失靈的一種表現,構建和完善宏觀調控制度,將從根源上遏制或減少類似“毒奶粉”等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毒奶粉”事件;宏觀調控;法制化
2008年發生的“毒奶粉”事件,以及近幾年發生的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比如阜陽奶粉事件、紅心鴨蛋事件、大閘蟹致癌事件等等,從表面上看是食品監管不力造成的,但是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家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制度。所謂宏觀調控,嚴格地說,是指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總量)平衡,保證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入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和外匯收支總量的調節與控制。國家宏觀的調控是以政府為主體,以市場運行機制和過程為調控對象,從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長遠利益出發,主要是運用組織手段、計劃指導與經濟政策、經濟法律結合,并配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進行的調控。
國家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對國民經濟的規劃、協調、監督的作用。這一作用是由社會化大生產決定的。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隨著生產規模的迅速膨脹,生產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經濟危機的破壞性日益增大的條件下,西方各國都加強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凱恩斯主義告訴我們,市場是有缺陷的,應當用政府干預來克服市場缺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食品安全等問題從表面上看主要表現為經營者不正當競爭、侵犯消費者的利益等,實際上這是市場失靈的典型表現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急需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沒有一個國家不重視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西方發達國家尤其如此,有人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自由經濟無須國家調控,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就曾指出,在市場的自發秩序之下,當每個人為追求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的時候,他就像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指引著去實現公共利益。政府不應過多的干預經濟,應當放任經濟自由發展,依靠市場自發協調。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護市場主體的自由,二是限制政府的權利。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大蕭條的爆發,使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學遭到破產。從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看,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的市場經濟,隨著市場經濟的產生和形成,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就產生了。社會主義國家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絕對離不開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政府干預市場的巨大經濟權力不受制約,政府權利被用于做有害的事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它所體現的往往是領導人的意志,在這種意志下作出的行政行為,其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人本身的品德和才干。因此僅憑領導人意志去運用行政手段是靠不住的。為了避免或減少失誤,我們必須想辦法消除宏觀調控中的“人治”因素。另外,當代社會的市場經濟已經不在是簡單的商品經濟,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多種因素都在影響或制約著經濟的宏觀發展,社會經濟生活空前復雜化,靠個人智慧再也不能洞察其全部奧秘,而只有靠法律來調控經濟既可以不受個人感情因素干擾而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又因法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具有較高程度的科學性,因此,我們應該用“法治”取代“人治”。因此要設計出能夠制約掌權者權利和行使權力行為的憲法和法律條款,這就要求建立宏觀調控的法制化體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用法律來界定政府權利與其他各種權利的界限,規定政府的職能,使政府的職、權、責相統一,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我國目前在宏觀調控的法治化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作為宏觀調控體系中的調節手段主要有價格、工資、利率、稅率、匯率,1993年實行稅制改革以來,我國已頒布了較完備的稅法,對稅種、稅率、稅收優惠、出口退稅等調節手段做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法》對貨幣發行、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作了規定。1994年頒布的《勞動法》對工資問題,《產品質量法》對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問題也作了規定。但是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稅收制度作為宏觀調控的最直接手段,對企業技術創新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現行科技稅法體系不夠完善。為了鼓勵企業不斷改進現有技術,發展高新技術,必須對現行科技稅收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如改生產型增值稅為消費型增值稅,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適當放寬稅前列支費用標準,允許列支一定比例的科技開發投資風險準備金;加速固定資產折舊等等。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制定一部宏觀調控基本法;我國現階段還有必要制定一部反映市場經濟規律而又別于計劃經濟體制的《規劃法》;從國家的金融財稅政策來看,分稅制現在看來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地方財政困難,所以地方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就采取諸如賤賣土地、私自出臺稅收的優惠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乳品行業也不例外,導致無序競爭,因此,我們要通過金融稅收政策的改革,下放財權,通過立法,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資金條件,積極的扶持中小企業,用立法的形式統一稅收優惠政策,間接遏制企業的重復建設,避免盲目擴張,也避免無序競爭,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無論是近幾年我國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是2008年由美國引發進而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都再次提醒我們,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緊密相連,市場經濟依然需要宏觀調控,但是要讓宏觀調控正確發揮作用,必須要建立一整套完備的法律體系,用“法治”代替“人治”,使我國的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