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CPI與債務關系的規范研究,得出在通貨膨脹環境下,企業的債務的名義價值會減小,使得企業有更多的投資動機,進一步刺激通貨膨脹水平的增加,使得債務的名義價值的進一步降低,從而在短期內形成一循環機制:債務——通貨膨脹機制。利用VAR模型對以上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初步能夠對以上機制進行證實。
關鍵詞:通貨膨脹;債務;VAR模型
一、背景
2005年至今,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年均GDP增長率在10%以上。但是這一時期我國的物價水平也隨之不斷的攀升。自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的貸款,貨幣供應量M2以及CPI數據,從2005年的193072.01、257708.47和101.9上升至2008年298655.76、429313.72和108.5。總的可以看出、貸款、CPI、貨幣供應量均是保持著上升的趨勢。
二、相關理論回顧
債務—通貨緊縮理論是由歐文.費雪提出,這一理論的核心思想是:經濟繁榮時期為追逐利潤“過度負債”,當經濟不景氣,沒有足夠的“頭寸”去清償債務時,引起連鎖反應,導致貨幣緊縮。其傳導機制是:為清償債務廉價銷售商品→廉價銷售商品→存貨減少、貨幣流通速度降低→總體物價水平下降→企業債務負擔加重、凈值減少→破產、失業→社會成員悲觀和喪失信心→人們追求更多的貨幣儲藏、積蓄→名義利率下降、實際利率上升→資金盈余者不愿貸出、資金短缺者不愿借入→通貨緊縮。根據歐文.費雪的通貨緊縮理論,后來的沃爾芬森提出了“資產下降論”,托賓提出了“銀行體系關鍵論”,分別從不角度對債務與通貨緊縮的關系進行相應的探討。
通過以上對債務—通貨緊縮理論的回顧,作者從反面提出新的觀點,就是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的債務的名義價值會減小,使得企業有更多的投資動機,進一步刺激通貨膨脹水平的增加,使得債務的名義價值的進一步降低,從而在短期內形成一循環機制:債務——通貨膨脹機制。
當通貨膨脹率上升時,企業的債務的價值會相對減小,企業所承受的債務負擔相應變小。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有更大的動機進行投資,國民收入會隨之增加,最終的結果是通貨膨脹水平加劇,從而使得債務負擔進一步減輕。在短期內如此的循環下去,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對通貨膨脹進行控制,必將導致長期內經濟的混亂。
三、實證分析
1.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自中央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和中國經濟信息網數據庫,時間序列為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使用的變量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貸款(Loan),貨幣供應量M1和M2。使用EVIEWS5.0來建立計量模型。
2.單位根檢驗
使用ADF方法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ADF方法是由Dicky和Fuller(1981)年提出。一般存在三種形式:(1)無截矩項,無趨勢項,(2)有截矩項,無趨勢項,(3)有截矩項有趨勢項三種。本文中的時間序列均具有截矩項和趨勢項,因此采用(3)進行單位根檢驗。其表達式為:
其中, 。對上式進行檢驗。通過單位根檢驗得出CPI、Loan、M1、M2序列均為I(1)序列。
3.Var模型
1980年sims將VAR模型引入到經濟學中,推動了經濟系統動態性分析的廣泛應用。VAR模型常用于預測相互聯系的時間序列系統及分析隨機擾動對就是系統的動態沖擊,從而解釋各種經濟沖擊對經濟變量形成的影響。兩變量的VAR模型一般可以表示為:
本文正是借助這一思想,來研究通貨膨脹和貸款的短期變動關系。其中通貨膨脹設為變量X,貸款變量Z。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種非理論性的模型,它無需對變量作任何先驗性的約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時,往往不分析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何,而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生變化,或者說模型受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這種分析方法稱為脈沖響應圖來表示。應用此種方法可以顯示貸款對CPI的沖擊影響。
圖 CPI對貸款的脈沖響應圖
從上面的脈沖響應圖可以看出,在通貨膨脹時期,政府通常會采取相應的政策,從而使得CPI趨于下降。
四、結論與不足
通過以上對債務—通貨膨脹機制的說明,可以認為在短期內,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對通貨膨脹加以控制,由于債務—通貨膨脹機制的作用,可以使得通貨膨脹水平進一步加劇。雖然采用了VAR對這一機制進行了的實證分析,但由于不能夠獲取實證中所需要的所有數據,使得出的結果只是初步的。這也是作者下一步所需要努力研究的方向。但是這一結論,在短期內是可以實用的,從而為決策者在短期內采取相應的政策來控制通貨水平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黃新飛:基于VAR模型的FDI與中國通貨膨脹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2007;(10).
[2]趙進文等:中國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關系的模型實證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6;(2).
[3]錢小安:流動性過剩與貨幣調控[J].金融研究.2007;(8).
[4]高鐵梅:計量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與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