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北京市最東南部的通州區,因京杭大運河北端起點而聞名遐邇,漕運發達時期,“運河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作為漕運、倉儲、商貿中心,通州曾是水陸都會,文人墨客流連于此,文化積淀十分豐厚。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通州定位不同于一般意義的衛星城,而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離北京城區最近、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現代化國際化高品位的新城區,是首都新興產業的聚集區、現代制造業的重要發展區,是吸納高素質人口和承載首都部分功能的生態宜居區。
近兩年,通州投資百億元加強了以道路交通、供熱、燃氣、垃圾處理、污水治理、電力供應、生態環境等為主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新城基本框架初步形成。通州的優勢已日益顯現:境內水資源豐富,林木覆蓋率28.3%,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9.11%,人均綠地達到75.6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14.04平方米。隨著“三環綠水繞京城”河湖治理措施的實施,通州將成為北京最具競爭力的新區之一。
現代化新通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公共和生活配套設施比較完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寬裕的城鄉統籌作為支撐。作為城市管理的重要政府職能部門之一,通州區市政管理委員會主任薄立軍就如何以整潔優美、和諧有序的城市環境迎接新中國建國60周年,以及如何增強城市運行力和保障力,如何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等問題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
鞏固成果形成合力
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以整潔優美、和諧有序的城市環境迎接60年大慶是市政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請談談你們的工作思路與做法。
薄立軍主任(以下簡稱薄主任):我們很快就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了。今年年初我們制定的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進一步鞏固奧運成果,加快推進市政管理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完成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任務,為居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具體包括三項主要工作:
第一,全力以赴,確保完成重點工程建設任務。這里包括折子工程和重點工程9項,主要有道路工程、三河熱電向新城供熱項目、老城區5號燃煤鍋爐房改造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環衛方面主要是完成梨園垃圾中轉站和西田陽垃圾填埋場二期收尾工作;完成填埋場一期封場和西田陽垃圾填埋場除臭工程。結合通州區創建國家衛生區、國家生態示范區工作,要完成城區108座旱廁改造,對現有垃圾樓、垃圾收集站和環衛黃標車進行改造,購置果皮箱2000套。另外,今年還將改造城區旱廁24座,垃圾收集站20個;完成對城區部分街巷胡同20世紀50、60年代照明設施的更換。
第二,統籌安排,加快市政管理城鄉一體化進程。圍繞通州區“兩個創建”工作,重點加大城鄉結合部地區環境整治力度,切實解決城鄉結合部地區環境臟亂差問題,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對全區480個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地區“凈、綠、美、亮”檔次;協調各鄉鎮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鄉鎮非正規垃圾場治理工作;協調推進250座村莊公廁和“四鎮”垃圾轉運站建設,完善“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生活垃圾運行機制;協調、指導和組織1個“環境優美鄉鎮”和5個“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繼續發展居民生活用氣,滿足居民用氣需求。對新建的居民小區,做到100%安裝天然氣;對有用氣需求的舊樓小區,加大協調力度,加快實施入戶工程;對距市政管線較遠的鄉鎮,繼續發展壓縮天然氣,方便群眾需要,滿足環保要求。
第三,鞏固成果,全力做好國慶60周年服務保障工作。在環境保障方面按照市區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強城鄉環境建設與管理工作,用保障奧運的標準和要求,全面完成服務慶典環境保障工作,做到環境整治標準不降低,環境建設步伐不歇腳,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奧運環境建設成果。圍繞服務保障工作,制定了建國60周年慶典擺花方案以及慶典期間夜景照明保障方案,對道路照明設施進行維護,保障慶典期間夜景照明正常運行。在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保障方面:進一步完善城市安全運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城市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指揮部建設,強化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各類救援隊伍的專業技能培訓和實戰演練,增強快速反應和緊急救援實戰能力。加強區內戰略性管線安全監管工作,積極協調管線所在鄉鎮政府及管線產權單位,確保轄區戰略性管線運行安全。
著眼長效務實創新
記者:通州這兩年發展很快,我們這次過來采訪就感受到濱河新城的魅力,這也是奧運留給北京的真正遺產。距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已一周年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奧運經驗對于城市管理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有哪些啟示呢?
薄主任:奧運留給北京豐富的遺產,其中環境建設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隨著通州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廣大居民的環境意識明顯增強,對高品質的環境渴求進一步提升。坦率說,奧運之后部分地區的城市環境痼疾頑癥又有所反彈,繼續保持奧運后良好的環境秩序使工作面臨很大壓力。我認為這需要我們不斷更新理念,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完善機制,以適應環境建設的復雜性與長期性。另外,當前如何切實把人文關懷體現在每項重大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加大城市管理前矚性研究,進一步提高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的統籌能力,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具體來講,創新城市長效管理機制應從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革體制,制定規范,使城市管理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
今年,主要要做這樣幾件事:一是加快推進環衛體制改革。進一步整合資源,理順環衛管理體制,建立綜合性、多功能、專業化分工的道路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理作業組織系統,推進城市管理的社會化進程。充分發揮專業隊伍的作用,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提高作業標準,努力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二是推行城市管理的標準化。目前,我們制定了《關于城市道路和綠地清掃保潔工作意見(試行)》,對道路路面清掃保潔和綠地內的保潔工作進行了責任分工,細化了各部門職責。通過制定城市管理專項規范標準等指導性文件,推動城市管理標準化。同時,通過編制《通州新城環境規劃設計導則》,構建規范化的城市戶外空間管理模式。《通州新城環境規劃設計導則》以通州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對城市景觀(包括街道景觀、城市廣場、城市公園、景觀圍擋、立交橋、夜景照明等組成要素)分別建立具體的設計導則。5月完成規劃大綱編制,10月前完成規劃方案初稿,提交區政府審議。另外,為規范管理戶外廣告、牌匾標識,根據市市政市容委工作要求,年內,我們將在《通州區新城環境規劃設計導則》的基礎上,完成通惠南北路、通朝大街、通順路、濱河路、京榆舊路、壁富路、京津二通道等7條道路兩側的戶外廣告及牌匾標識規劃編制工作。至此基本完成城區各主要路段的詳細戶外廣告規劃,為今后規范我區的戶外廣告,實施廣告拍賣及牌匾標識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三是創新城市照明管理體制。堅持建設改造與維護管理并重,進一步理順完善管理體制,積極將城市照明建設和維護管理統一起來,集中行使管理職能,建立完善聯動協調的工作機制,保障城市夜景燈光亮化的正常運行。
四是盡快研究制定舊城燃煤鍋爐房整合替代政策,建立新的供熱運行管理體制和取暖費用計價執行辦法,保障整合工作順利進行。
五是完成市政設計所改制工作,使其按照新機制順暢運行。
第二,完善機制,健全措施,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應健全以下管理機制:
一是健全市容環境管理機制。采取增加清掃保潔人員、延長巡回保潔時間等措施,加大對重點路段、重點責任區域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力度。對城區133座公共廁所采取24小時全天候保潔作業,做到隨臟隨打掃。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垃圾收集站點實行日產日清試點,全力保障了我區市容環境衛生的干凈整潔。
二是完善綠化美化管護機制。建立例行綠地檢查制度、養護例會制度,開展經常性抽查,發現問題隨時通知養護單位整改。采取群防群治的方式,加強對管護工作的社會監督。
三是健全市政設施巡查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將管轄區域進行網格劃分,同時將市政設施巡查人員進行編組,明確各組責任范圍,加大對城市道路、橋梁以及井蓋、路燈等市政設施的巡查力度,確保巡查高效到位,不留死角。
四是健全供熱保障機制。成立供熱領導小組,完善供熱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搶修、搶險隊伍,落實設備檢修、普查工作,排查影響供熱的各種因素,切實做好冬季供熱保障工作。
五是完善燃氣行業管理機制。組織燃氣企業操作人員上崗培訓,對轄區內85家燃氣企業加強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強化安全監管職能,確保燃氣安全運行。
(責任編輯:黃荔)
相關鏈接:
通州新城規劃
2004年,通州區第三次黨代會確立了通州建設北京新城區的發展任務,即“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打造基本框架,十年基本建成北京新城區”。2005年1月27日,國務院批復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將通州區定位為“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北京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來發展的新城區和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在產業發展方面,規劃指出“要引導發展行政辦公、金融商貿、文化、會展等功能,是首都中心城行政辦公、金融貿易等職能的補充配套區”。
按照《國務院關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通州區委、區政府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精心組織編制通州新城規劃。經過多次的修改、專家論證及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等過程,這個新城規劃得到了首規委的原則通過,并進一步明確了通州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即通州新城的未來發展定位為“北京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是面向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服務新城,也是北京參與環渤海區域發展合作的重要基地”,通州新城發展的目標是“區域服務中心,文化產業基地,濱水宜居新城”,這也是通州未來15年發展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