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麗 吳蔚麗 王 敏
【摘要】 現代醫院供應室以滿足臨床需要為宗旨,預防與減少醫院感染為核心。因此供應室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毒滅菌的質量管理、采取個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充分考慮人員的特點,轉變服務理念,提高人員素質,嚴把一次性醫療用品和消毒滅菌質量關,杜絕物資流失減少減少浪費,保證醫院工作正常運作,樹立良好的科室形象。
消毒供應室是醫院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既是向全院提供各種無菌器材、敷料和其他無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的重危科室[1]。供應室護士長的管理將在醫院建設與管理運作的循環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 供應室現狀
現代醫院供應室通過驗收達標,在建筑布局設備等方面均能適應現代醫院發展的需要,隨著一次性物品的普遍使用,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移,從繁忙的4步清洗操作轉為以滿足臨床需要為宗旨,保證消毒滅菌質量為核心。
2 根據人員特點實施個性化管理
2.1 以身作則,情感激勵 供應室的人員結構以老護士居多,存在知識的老化、生理的退行性改變、心理的失落感等問題。因此,護士長要重視非權利因素的影響,尊重理解護士,有效溝通交流,加強自律和道德修養,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堅持原則,無私奉獻,以自己的職業素質影響護士,以自己的愛心感化護士,肯定她們年輕時奉獻的功績及現在的閃光點。進行愉悅式管理,運用情感激勵的方法,使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態,認識到供應室工作,只是崗位不同,實際上都“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
2.2 善于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 護士長要善于發揮每個護士的長處,工作任務采取包干制,責任分明,針對每個人能力授權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參與管理,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同時護士長也可以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掌握重點,不斷思考,接受新事物、新觀點,開展新項目、新技術。
2.3 重視業務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護士長有計劃、有重點的進行院內外培訓。
3 保證工作質量、重視醫院感染管理
3.1 組織學習《消毒技術規范》和《消毒管理辦法》 一切操作均按規范執行,完善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如消毒隔離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各班工作職責等。
3.2 加強滅菌質量的監控 做到物理監測每鍋進行,化學監測每包進行,生物監測每月進行,B-D實驗每日首次消毒前監測、護士長和質控小組成員嚴把質量關,從“事后檢查”轉變為“事先預防”。
3.3 下收下送的管理 由2名護士,用封閉式送貨車一起推車到病房,1人推回收車負責污染物品的回收,另1人推無菌車負責發放無菌物品,2人不交叉,物品不混放,保證潔污分開,避免無菌物品污染、護士長不定期到病房征求意見,以便改進工作,讓臨床科室滿意。
3.4 供應流程的管理 供應流程應由回收、浸泡、洗滌、上油、分裝及高壓滅菌、檢測再供應組成。再生物品清洗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若污垢血跡得不到徹底清洗,將會直接影響滅菌質量。因此滅菌前應將物品徹底清洗干凈,干燥后及時包裝滅菌。
3.5 保證一次性用品的安全使用 由器械科負責采購一次性醫療用品,供應室在使用前應查驗“三證”和包裝上的標志:產品名稱、生產地址、商標、批號、日期、滅菌標志、滅菌日期、有效期,包裝是否完整。為避免一次性器具使用后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污染及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使用后的一次性無菌器材必須以舊換新,全部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
3.6 無菌物品儲存的管理無菌包經滅菌后檢查,看化學指示膠帶指示卡變色是否均勻,摸包是否干燥,合格后才能進入無菌室,有效期為7 d,無菌室發放人員需每天查看有效期。
4 轉變觀念,人性化服務
由于有些醫院供應室不被重視,并且在部分護理人員心中存有偏見,造成部分護理人員思想不穩定,不安心本職工作,工作中缺乏主動性,缺少為臨床服務的理念,影響了服務質量。因此護士長要自信、努力地工作,不斷進取,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帶領大家投入到醫院改革中去,主動為臨床服務,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把整體護理理念牢記心中,以自己的工作來糾正偏見,樹立良好的科室形象。
5 加強物資管理,杜絕物資流失
低耗高能是市場經濟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客觀要求,成本核算是醫院低耗高能的目標基礎[2],護士長必須具有成本觀念,為達到成本控制,必須對成本進行督促和管理.供應室的物資品種多,數量大,管理不善將會導致物資流失現象,使醫院成本增高,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加強物資管理,降低成本是護士長的關鍵,要經常督查、核對物資進出的各個環節,抽查和每月定期檢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杜絕物資流失現象發生。
總之,護士長是供應室管理的主要責任人,他的將直接影響整個醫院的醫療安全、成本核算、臨床需要。因此,供應室的管理要做到規范化、標準化,一切從臨床出發,改進服務態度,提高人員素質,科學的運用人力物力,保證消毒滅菌質量,使醫院的正常運行做好必要的保障工作。
參 考 文 獻
[1] 伍瑞芳.供應室管理的難點與對策.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0.
[2] 張賀林,張敏.護理經濟研究與護理管理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3,1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