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平頂山市的陳女士在家中與朋友聚會,因為天氣炎熱,陳女士就在樓下的小賣部購買了一提“××”牌啤酒,一共10瓶,總共是16.5元,付完錢后沒有向店主索要發票。
她把啤酒提回家后,隨手放在了餐桌旁邊的地板上。當陳女士和她的朋友拿起第三瓶啤酒時,放在地板上的其中一瓶突然發生爆炸。啤酒瓶的碎玻璃片將陳女士的腿部、手指及面部扎傷,緊挨陳女士就座的一位朋友腿部、小臂被扎傷。
隨后,陳女士和朋友被送到了醫院進行緊急醫治,共花掉治療費3500多元并致使陳女士兩個月不能上班。陳女士傷好后,找到了小賣部的老板要求賠償,小賣部的老板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讓陳女士找啤酒的生產廠家理賠。但該啤酒的生產廠家以陳女士沒有購物發票為由拒絕賠償。一怒之下,陳女士將啤酒生產廠家和小賣部的老板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58000多元。
律師觀點:這是一起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賠償案件,這類案件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近些年來,啤酒瓶爆炸傷人的案件屢有發生,但很多消費者對如何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解得還不是很全面,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本案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
首先,就本案的性質而言,在本案中存在著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對于民事責任的劃分,民事責任一般可以劃分為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因一方當事人的行為侵犯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造成人身、財產等損害所應當承擔的責任。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違反合同約定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根據其構成方式和歸責原則的不同又可分為一般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我國《民法通則》中規定的特殊侵權責任主要有產品責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責任、環境污染責任、地面施工致人損害責任、物件致人損害責任、動物致人損害責任等類型的民事責任。在本案中,陳女士因啤酒瓶爆炸而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并由此產生了財產上的損失,屬于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所規定的特殊侵權責任中的產品責任。同時,在陳女士和小賣部之間有一個買賣合同。陳女士作為消費者,購買了小賣部的啤酒用于飲用,但由于啤酒瓶發生爆炸,致使陳女士未能實現合同目的。小賣部出售質量不合格產品的行為就該買賣合同而言已經構成了違約。陳女士也可以要求小賣部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
其次,從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來說,要求對方承擔侵權責任比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受害者更為有利。
在本案中,陳女士和小賣部之間存在著一個買賣合同,這也是造成陳女士損害結果的一個前提條件。陳女士可以要求小賣部的老板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由于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在構成要件、歸責原則、責任主體及責任承擔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因此不同的訴訟請求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及損害賠償的范圍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一般情況下采取的是無過錯責任,而侵權責任根據不同的情形采取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推定責任的歸責原則。一般侵權的情形下,要求當事人有過錯才承擔民事責任,而在特殊侵權的情形下,即便當事人并沒有主觀上的過錯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的責任承擔主體一般是合同當事人,而侵權責任的責任主體還包括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如產品責任中的生產者、銷售者、倉儲者、運輸者,物件致人損害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等。
在本案中,如果按照違約來要求對方承擔責任的話,則陳女士只能起訴小賣部的老板,而且陳女士需要證明雙方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也就是說,需要陳女士向法庭提供能夠證明從小賣部購買啤酒的憑據,一般情況下也就是指購物發票。但陳女士并沒有索要發票,因此從消費者舉證的角度來看,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但是,如果要求對方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話,責任承擔的主體就不僅是作為銷售者的小賣部了,也包括作為生產者的啤酒廠家。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陳女士可以選擇將小賣部或啤酒廠家作為被告,也可以將小賣部和啤酒廠家作為共同被告,要求他們承擔連帶責任。而且從舉證的角度來說,陳女士只要能證明其人身損害是由于該品牌的啤酒所造成的就可以了,這對于消費者舉證來說要相對容易一些。在本案中,啤酒廠以陳女士沒有購物發票為由拒絕賠償是混淆了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不同舉證要求,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第三,構成侵權責任須具備如下條件:
(1)產品責任是一種嚴格責任,只要受害人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損害,不管制造者、銷售者是否有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有損害的事實存在。這種損害可能是購買者、消費者自身的人身、財產損害,也可能是購買者、消費者在使用不合格產品時,對第三人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
(3)損害結果的發生與該產品質量不合格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包括產品本身存在缺陷,如產品質量水平未達到規定標準和產品本身雖然沒有缺陷,但對如何使用該產品缺少正確、適當的使用說明兩個方面。
(4)這種責任承擔的主體,是產品的制造者和銷售者。受害人有選擇向其中任何一方索賠或要求兩方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
本案中的陳女士所受的損害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且是直接由啤酒瓶質量不合格爆炸造成的,符合這一特殊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本案中某啤酒廠是產品的制造者,小賣部是產品的銷售者,陳女士選擇小賣部和啤酒廠作為共同被告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第四,消費者因侵權損害可以提出的賠償請求范圍包括醫療費、誤工費、殘疾補助費以及精神損害賠償金等。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這一點也是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重要區別,違約責任的賠償范圍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也就是說,如果根據違約責任提出訴訟請求則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此,在本案中,陳女士以侵權為由提起訴訟,在訴訟中提出精神損害賠償金的請求也是有法律依據的。
綜上所述,當消費者碰到類似的維權案件時,首先應該區分案件的性質,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進一步確定,以何種理由提出自己的訴訟請求。同時,在這里要提醒廣大的消費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關證據,任何案件的訴訟請求最終都需要證據的支持。雖然在本案中,陳女士有沒有購物發票都不影響啤酒廠是否構成侵權的事實,但并不等于購物發票不重要。在很多案件中,購物發票發揮著相當重要的證據價值。因此,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索要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