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民
高齡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腦等疾病,因而在下肢手術時要求起效快,安全,維持時間長。本報告30例下肢手術高齡患者采用羅吡卡因腰-硬聯合麻醉(CSEA)的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ASAⅡ~Ⅲ級行下肢手術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65~81歲,體質量42~72 kg,術前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壓12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糖尿病6例。術前血尿、便常規均在正常范圍。
1.2 麻醉方法 術前30 min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1 g,東莨菪堿0.3 mg。入室后常規監測SBP、DBP、HR、SpO2,鼻導管吸氧2~3 L/min,開放靜脈通道。選擇L3~4穿刺,蛛網膜阻滯麻醉用注入0.5%羅吡卡因3 ml。退出腰麻針置入硬膜外導管。平臥后,針刺法測定腰麻阻滯范圍,腰麻平面不足時從硬膜外導管注入1.6%利多卡因3~5 ml。所有患者均不給予鎮靜。術畢拔除硬膜外導管,行患者自控靜脈鎮痛(PCIA)。
1.3 觀測指標 記錄麻醉前、麻醉后5、15、30 min時SBP、DBP、HR、SPO2,并進行比較。
2 結果
蛛網膜下腔注藥后2~4 min出現麻醉平面,10~15 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效果確切,阻滯平面最高達T8,維持時間60~120 min。時間較長的手術,追加1.6%利多卡因后順利完成手術?;颊呗樽砬?、麻醉后5、15、30 min的SBP、DBP、HR差異無顯著意義,麻醉后SPO2略高于麻醉前(表Ⅰ)。術后回病房常規吸氧2~3 L/min,不去枕平臥,隨訪72 h無一例發生惡心,嘔吐及頭痛。
3 討論
傳統觀念對于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壓,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腰麻常屬相對禁忌,而老年人椎間也閉塞,椎管狹窄,極少容積的局麻藥都可能引起廣泛的麻醉平面,導致血壓波動范圍較大,越過30%則術后心血管致險事件發生率顯著增高[1]。CSEA可充分發揮SA和EA的優點,麻醉藥用量小,作用發揮快,效果確切,肌松充分,不受手術時間限制,對循環,呼吸影響輕微,提高手術質量,減輕了麻醉醫師負擔[2]。CSEA穿刺成功給藥后患者骨性疼痛可即刻消失,有效地抑制了創作性刺激向中樞的傳導,減輕機體應激反應,使高齡患者生命體征維持較穩定的狀態。本結果顯示羅吡卡因行CSEA,起效快,麻醉效果確切。高齡患者采用小劑量,低濃度羅吡卡因行CSEA,調節控制平面于T8以下,血壓、心率術前,術中,術后幾無變化。高齡患者常合并肺功能低下,術中持續低流量吸氧,SpO2均>98%,無一例發生呼吸抑制,可見低平面CSEA對呼吸無影響,術后無頭痛發生與腰穿針細(為25G)及腦脊液外滲少有關[3]。
參 考 文 獻
[1] 徐世元.老年病圍術期心血管風險事件的預測及防治.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2,23:223-224.
[2]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53-1454.
[3] 尹友初.羅吡卡因腰硬聯合麻醉的臨床應用.中國臨床醫生,2003,3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