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摘要】 目的 探討黃芪、生麥注射液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分別給予治療組靜脈滴注黃芪、生麥注射液,口服消心痛片。對照組靜脈滴注極化液,口服消心痛片。觀察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臨床癥狀和心電圖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組能明顯降低心絞痛發作的程度、持續時間和發作次數,使缺血ST段在一定程度上回升,改善倒置T波,與對照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黃芪、生麥注射液臨床上用于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取得較好療效,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黃芪生麥注射液;冠心病;心肌缺血
冠心病心肌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病率日益呈現增長趨勢。在中西醫結合的21世紀,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通過毒副作用很小的中藥制劑對冠心病心肌缺血進行系統地治療以延緩其進程。因此擬采取靜脈滴注黃芪、生麥注射液和口服藥物相結合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并采用客觀指標作為評價依據,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80例患者均系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住院及門診患者,完全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齡40~69歲,平均(57.85±2.43)歲;對照組40例,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齡41~67歲,平均(55.87±4.56)歲。兩組性別、年齡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1]和王永炎主編《中醫內科學》[2]:①穩定型心絞痛患者;②年齡在40~69歲;③缺血性心電圖陽性。
1.3 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 ml中加入黃芪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 ml,靜脈滴注,1次/d。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 ml中加入生脈注射液(吉林省益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0 ml,靜脈滴注,1次/d。口服消心痛片10 mg、3次/d;②對照組:采用傳統極化液治療1次/d,口服消心痛片10 mg,3次/d。兩組療程均為14 d。所有病例治療前都做心電圖檢查,治療后復查心電圖。對嚴重心絞痛發作者可含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予以緩解。
1.4 療效評價標準 兩組治療后均按統一標準進行評價。顯效:胸悶、心前區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見下移的ST段恢復基線;有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心電圖見下移的ST段有很大程度的恢復;好轉:自覺癥狀減輕,心電圖見下移的ST段有一定恢復;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心電圖見下移的ST段無變化。
2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心絞痛是其常見類型,是由于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臨床特點是心絞痛的發作與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恒定的關系。本型患者常有動脈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固定性狹窄或阻塞,其側支循環的供血尚不充足,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心肌收縮力加強而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此時,心肌耗氧量超過有病變冠狀動脈的供血能力,從而產生心肌缺血,出現心絞痛癥狀。
近年來,對黃芪、生麥注射液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機制可能有以下多個方面。黃芪注射液是從中藥中提取而成,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補中益氣之功效[3]。對人體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有明顯調節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4]。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含有豐富氨基酸,微量元素硒、鐵、鋅、黃酮及黃酮類物質,有芪皂類和黃芪多糖等多種成分,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消除體內氧自由基,擴張血管,減少血栓形成增加腎血流量,利尿,還能升高血漿白蛋白,雙向調節機體免疫力功能,抗病毒多種藥理作用[5]。外此黃芪注射液能穩定缺糖缺氧的心肌細胞膜,保護線粒體和溶酶體,增強抗缺氧能力,保護心肌細胞[6]。黃芪注射液能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7],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黃芪注射液能降低心率,減少心肌對氧的需求;又可維持相對高的心率而保證一定的心輸出量和冠脈流量,以保證心肌供血。黃芪注射液能降低全血粘度,改善心肌供血,減輕心肌的缺血損傷。黃芪尚具有良好的擴張外周血管和利尿作用[8],通過減輕心臟前后負荷而改善心功能。
生脈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有人參、麥冬。生脈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氣開竅、益氣強心、生津活絡等功效。同時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作用[9]。研究證明,人參能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促進培養心肌細胞DNA合成,改善心肌組織血流量,并對損傷心肌超微結構有保護作用,麥冬可穩定心肌細胞膜,減少胞漿酶LPH外露,同時有正性肌力作用,生脈注射液可使不同左室充盈壓患者每搏量增加,同時伴有外周阻力降低,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臟效率[10]。用中醫的觀點來講,即:人之有生,貴在氣血流通,心主血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以載氣,氣以運血,二者互相依附,相輔相成。因此當心痛時就會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故行氣活血就成了治療心病之大法,而生脈益陰養心,有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保護心肌作用,適用于心痛癥[11]。
綜上所述,采用黃芪、生麥注射液用于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本研究40例患者臨床癥狀及心電圖變化,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治療方法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而且毒副作用少,價格便宜,有一定社會效益,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367-1378.
[2] 王永炎.中醫內科學.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08-117.
[3] 江蘇新.醫學文編.中藥大辭典,1977:2036.
[4] 郭志琴,陳漢權,等.黃芪精口服液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療中的作用,中級醫刊,1996,31(12):756.
[5] 練群,蔡琴芳.黃芪注射液的臨床應用概況.臨床薈萃,2000,15(15):700.
[6] 李樹英.黃芪益氣作用機理探討.新中醫,1987,10(11):51.
[7] 戴家禾.黃芪藥物對人體紅細胞變形能力作用的實驗研究.貴州醫藥,1987,11(1):23.
[8] 雷正一,王碩仁,魯偉星.黃芪對心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4,14(4):199.
[9] 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402.
[10] 刁平然,張家梅,劉樹英.生脈注射液對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張功能的影響.醫學理論與實踐(網絡版第36期),2001-01-02.
[11] 陳汝興.中醫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經驗淺談.醫學理論與實踐,2000,13(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