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昕 李方榮 樊淑娟 紀 旭 孫世蘭
【摘要】 目的 觀察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小劑量紅霉素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療效。方法 將喂養不耐受需經鼻胃管喂養的早產兒共61例,根據是否應用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小劑量紅霉素治療,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1例,對照組30例,兩組均采用相同的早產兒配方奶,經鼻胃管喂養、靜脈營養,治療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聯合療法,分別記錄兩組早產兒胎糞排盡時間、每天大便次數、胃殘留奶量、嘔吐消失天數、每天奶量。結果 治療組胎糞排盡時間、每日大便次數、胃殘留奶量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嘔吐消失天數、奶量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小劑量紅霉素可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養不耐受現象,減少患兒住院天數和治療費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非營養性吸吮;小劑量紅霉素;早產兒喂養不耐度;療效觀察
目前通過胎兒超聲檢查,孕15周時胎兒有吸吮動作,但直到25周時吸吮仍不能合成完整的攝入吞咽功能。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周及出生后逐步發育成熟,同時胃腸動力受中樞神經系統、腸道神經系統及多種胃腸激素以及化學介質的調節。<34周早產特別是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食管下端括約肌發育不成熟及胃排空緩慢,綜合以上幾種原因,極易發生喂養不耐受,給早產兒喂養帶來困難,因而早產兒出生后常遇喂養困難、胃潴留、嘔吐、胃食道反流、消化道出血、腹脹、便秘等情況,本院新生兒科在胃管內注奶和靜脈營養的基礎上,加用非營養性吸吮和小劑量紅霉素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新生兒病房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治療的共61例早產兒,符合以下喂養不耐受標準:①頻繁嘔吐,每天>3次;②奶量不增加或減少持續>3 d;③胃殘留量超過上次喂養的1/3或24 h胃殘留量超過上次喂養的1/4;④腹脹。符合以上任一點[1]。所有患兒均排除胃腸道先天畸形,無其他并發癥。其中男38例,女23例;體質量1000~1500 g30例;1500~2000 g 28例;>2000 g 3例;胎齡28~34周50例,34~36+6周11例。隨機分成治療組31例,對照組30例。均在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均給予鼻胃管喂養及靜脈營養。對照組常規給予胃管內注奶,及培菲康或媽咪愛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輔以非營養性吸吮,具體方法是每次鼻胃管喂養之前、喂養過程中及其后均給予吸吮無孔橡皮奶頭各5 min,每次各吸吮15 min,7~8次/24 h,吸吮期限2周;同時加用小劑量紅霉素5 mg/(kg·d),根據病情或每次給予2 mg/kg,每8 h或每12 h應用一次。
1.3 統計學方法 結果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以組間t檢驗做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小劑量紅霉素組早產兒較對照組胎糞排盡時間明顯縮短(P<0.01),平均每天大便次數明顯增多(P<0.01),胃殘留奶量明顯減少(P<0.01),嘔吐消失天數明顯縮短(P<0.05),奶量明顯增多(P<0.05),見表1。

2.2 藥物不良反應 所有患兒血清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與治療前比較均在正常范圍內,患兒用藥期間未發現排便次數增多,用藥后患兒無異常哭鬧及黃疸的出現。
3 討論
早產兒出生后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胃腸道機能的不成熟和營養要求較高的矛盾。這種喂養不耐受現象的發生與早產兒胃腸道平滑肌發育不完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造成胃腸排空時間較長等有關。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采用全靜脈營養或經胃管喂養,這種治療方法由于消化系統局部或全部功能刺激的減少而出現早產兒胃腸道廢用性萎縮,吸吮及吞咽功能的消失或減弱。國外有研究非營養性吸吮能刺激口腔迷走神經興奮,從而影響胃腸激素水平[2]。近年國內也有研究提示非營養性吸吮能刺激不能進食的早產兒胃泌素、胃動素的分泌。胃動素具有強烈刺激上消化道機械運動和電活動的作用[3];胃泌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分泌,促進胃蠕動還可以促進胃黏膜的生長[4]。通過非營養性吸吮的訓練,通過刺激口腔內的感覺神經纖維,興奮迷走神經,改變胃腸調節肽的水平,促進吸吮反射,胃腸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早產兒從靜脈營養過渡到胃腸營養,縮短胃管喂養到經口喂養的時間。而紅霉素則是一種胃動素的激動劑,通過與胃黏膜上的胃動素受體結合而促進胃腸蠕動,如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促進食管的蠕動,刺激胃竇的收縮,減少胃食管返流,促進胃排空[5]。本項目應用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小劑量紅霉素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用非營養性吸吮來刺激胃腸激素的分泌,小劑量紅霉素是胃腸激素的激動劑,通過它調節胃腸道的平滑肌收縮來促進胃腸排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早期應用聯合療法可以促進胃腸動力,提高喂養耐受性,緩解完全靜脈營養導致的腸黏膜萎縮及乳糖酶缺乏等癥狀,并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同時減少患兒的住院天數和治療費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湯小園,王有成,黃艾美.小劑量紅霉素治療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喂養不耐受療效觀察.臨床兒科雜志,2005,23(7):494.
[2] 董梅,趙世敏.新生兒胃腸動力.新生兒科雜志,1999,14(27):88-90.
[3] 黃東明,楊華姿,高建慧,等.非營養性吸吮對早產兒血胃泌素,胃動素水平的影響.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2,17(4):307-308.
[4] 孫梅,韓玉昆,張惠.窒息后新生兒血中胃泌素和胃動素水平的研究.中華兒科雜志,1997,35(3):135-137.
[5] 黃玉英,邵肖梅,曾紀驊.新生兒胃食管返流與胃排空.上海醫科大學學報,2000,27(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