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艷杰 賈春穎 初春梅 盧 偉
【關鍵詞】 腸鏡檢查;電凝電切;護理配合
我科自2006-2007年應用日本富士能生產的EC-450WI型電子腸鏡檢查結腸疾病患者1560例,共檢查出大腸息肉267例,并在結腸鏡下電凝電切腸息肉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67例患者接受腸道息肉切除術,男165例,女102例,年齡23~76歲,平均(45.8±5.4)歲;其中直腸息肉154例,乙狀結腸息肉31例,降結腸息肉15例,橫結腸息肉50例,回盲部息肉17例。
1.2 病例選擇標準 腸鏡檢查息肉直徑為0.5~4.0 cm之間,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肝功能試驗、凝血酶原測定均正常者。
1.3 器械準備 ①EC-450WI型日本富士能電子腸鏡;②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的SD-5U/13U-1型圈套器;③德國艾博公司生產的ERBE ICC 800型高頻電凝電切發生器。
2 操作方法
循腔進鏡至息肉處,清除局部腸腔內糞便,液體及可燃氣體,依據息肉的形態、大小選擇使用何種波形、電流強度及切除息肉的方法。較小不易圈套的息肉采用電凝灼除;帶蒂、亞蒂或大息肉采用混合電流,邊凝邊切,逐漸收圈套器至息肉脫落。
3 結果
267例腸息肉患者經圈套器高頻電凝電切除后,給予補液抗炎治療,所有病例無一例出現穿孔、出血,治愈率達100%。
4 護理措施
4.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腸息肉切除的目的、意義及重要性,介紹治療的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疑慮,減輕恐懼程度,從而積極配合檢查,并給予背景音樂,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消除因緊張恐懼導致的不良反應。②患者準備:術前了解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血常規等。心電監護動態觀察生命體征。③簽署手術同意書,告之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免發生醫療糾紛。④腸道準備:檢查前空腹6~8 h,用瀉藥清潔腸道后,最后一次排出清水樣便。
4.2 術中配合 ①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是老年人、心腎功能不全者。②觀察患者用藥過程中的反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操作,根據息肉蒂的粗細或廣基息肉基底部直徑設定電切電凝指數,以及是否設定了混合電流,在醫生指示下伸出并張開及收擾圈套器,并隨時根據術者的意圖伸出、回縮、張開、收緊圈套器協助完成電切。<0.5 cm無蒂息肉可用熱活檢鉗灼除;>4.0 cm的息肉,圈套住息肉后應注意將息肉提起懸空于腸腔內再通電,以免損傷正常黏膜,如蒂較細息肉不能收縮過緊過猛,以防未通電即形成機械性切割而致出血,若圈套過松不能通電,在緩慢收緊息肉過程中息肉漸漸變為紫色,手中感覺到了東西,說明松緊適度,可以通電切割。
4.3 術后護理 ①息肉為0.5~1.0 cm患者,術后臥床休息5 h,1周內避免過勞、緊張及情緒激動,避免從事有可能使腹壓增加的活動。息肉>1.0 cm及凝固范圍較大或有其他原因(如出血,穿孔危險較大)患者需臥床休息3~4 d,2周內避免過度體力活動。②術后禁食6 h,如無異常術后2 d可進流質或半流質,忌吃粗纖維及肉類,1周內禁飲酒及其他有刺激的食物及飲料。如有出血、穿孔危險的患者按醫囑禁食。③較大息肉,無蒂息肉或凝固范圍較大者,如有局限性腹痛或輕度反跳痛時,可能傷及漿膜致局限性腹膜炎,應禁食、補液、抗生素治療。④對于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者應給予降壓藥,以防術后出血。⑤如有腹痛、嘔血、血便等異常,應立即告訴醫生。
4.4 出院指導 囑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規律,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來院復查腸鏡,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其切除后再發的概率較高。
4.5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術后患者可能出現發熱等不適應細致觀察病情、精心護理,可減輕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常青,胡素芳,葉克鳳.經電子腸鏡下高頻電切息肉354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8):1542.
[2] 尹夢欣.胃腸息肉套扎術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6):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