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摘要】 目的 闡述小兒外科護理的體會和經驗。方法 筆者總結了91例兒外科術后的患者的護理和治療情況,以總結護理的經驗和心得。結果 治愈85例,治愈率達93.5%,死亡1例,并發癥3例。結論 兒外科術后有其獨特的病理特征和護理需求。護理人員除了要有過硬的臨床護理基礎,還要耐心、細心,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身心護理。
【關鍵詞】 兒外科;術后;護理
盡管是同一種疾病,小兒跟成人都有較大的差別,它有其獨特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特點,在兒外科的術后患者,往往耐受差,并發癥發生時,患兒往往無法清晰表達,病情發展迅速,對恢復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兒外科護理的工作上,護理人員既要有堅實的臨床護理知識做基礎,又要有跟兒童相關的一些術后護理經驗。筆者總結了近年來在兒外科工作的一些術后護理經驗,以作交流。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回顧分析本院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兒外科91例病患,男58例,年齡4±3.4歲,體重(22.8±9.1)kg,女33例,年齡4±3.2歲,體重(23.2±5.9)kg,手術類型包括:腹股溝斜疝43例,腸套疊松解術29例,急性腸梗阻13例,急性闌尾炎6例。
1.2 治療結果 本組病例均在全麻下或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治愈85例,治愈率達93.5%,死亡1例,并發癥3例,2例為傷口感染,1例為傷口裂開。
2 護理心得
小兒術后耐受性差,又無法用語言溝通,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加倍留心,耐心、細心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盡量避免并發癥發生,而一旦發生,應及時處理。在筆者回顧分析的病例中,絕大部分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總結一些重點如下。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大多數患兒一般都采用全麻,較年長兒采用硬脊膜外麻醉。神志尚沒清醒時應采取平臥,肩部可墊軟墊,盡量使口腔,咽,氣管處于同一水平,并將頭偏向一側,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由于小兒肺泡發育不完善,呼吸肌功能較弱,呼吸道的分泌物較多,床邊應該有吸引器,一旦發生誤吸,應先清除呼吸道,解除梗阻,再行人工呼吸,呼吸興奮劑,甚至氣管插管。另外,術后患兒易出現低氧血癥,所以不論是否清醒,都常規吸氧,氧流量為0.5~1 L/min。對長期臥床,咳嗽無力的患兒,還可用霧化吸入。
2.2 術后營養及補液 由于疾病本身,如腸套疊,或術中出血,術后禁食等,容易造成患兒水分喪失,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足等,所以,術后患兒的營養和水的補充十分重要,以量入為出為補液原則,認真記錄每天的液體攝入量,注意觀察尿量和顏色,在補液的同時輸入,血漿,白蛋白,氨基酸等,在補液時要注意速度,防止因補液過快引起急性肺水腫。在術后恢復中,應密切留意生命指證的變化,如發現脈搏細速,血壓減低,心音減弱,皮膚蒼白等,提示有效循環不足,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3 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對胃腸手術患兒,一般在術后3~4 d胃腸減壓,可以減少腹壓,防止吻合口瘺,胃腸減壓期間,要求護理人員每天需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防止內容物堵塞胃管,并記錄胃液的量和性狀,出現異常應盡快通知醫生處理。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正確觀察腹部情況,注意是否有腹漲,腹肌緊張,腸鳴音改變等變化,隨著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排便,即可以拔管[1]。對非胃腸手術,術后禁食4~6 h,禁飲3 h即可,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早進食,以免影響營養吸收,加重病情。進食應循序漸進,從少量流質開始,待胃腸功能完全恢復后,即可正常進食。
2.4 術后傷口護理 保持傷口的干燥清潔,預防感染十分重要,所以要及時更換敷料,并留意有否發熱,化膿等情況出現。若發現傷口有滲血,則提示傷口有撕裂的可能,這時可用腹帶加壓包扎,必要時再次手術。另外,由于小兒自控能力差,往往難以忍受傷口的疼痛,因此可能會煩躁不安,抓刮傷口,影響傷口愈合,在腸道手術,哭鬧可以引起腹壓增高,而造成傷口裂開,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可以使用冬眠靈等鎮靜劑。
2.5 注意體溫 小兒對溫度的要求要較成人高,若在手術過程過久,容易引起低體溫,寒顫等表現,所以在術后要注意保暖,注意病房溫度,25℃左右,加蓋被子,有時可以用熱水袋等,但注意切勿貼近患兒皮膚,防止燙傷。對輸液進行適當加熱至37℃左右。若患兒因為感染,或者用藥后出現高熱,則應該采取物理降溫。
2.6 人文關懷 在小兒外科護理的過程中,不單是身體有別于成人,心理上也具有與成人迥然不同的特征和需求,患兒對醫療環境,醫務人員都有較大的防御心理,再加上他們對治療過程不理解,自控能力差,容易對術后康復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醫護人員除了要有過硬的臨床護理技術,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亦必不可少。在交流的過程中,應該以簡單,溫柔的口頭或肢體語言去表達,化解小兒的恐懼,多用比喻,幽默的語句,使患兒覺得更親切和更具安全感。另外,在兒科患者的恢復過程中,家長往往有更重要的作用,首先讓家長理解,再讓家長安撫小兒,有助于患兒配合治療[2]。
3 結論
總之,兒外科的術后護理對護理人員要求較高,除了要有過硬的臨床護理基礎外,還要耐心、細心,盡早及時地防治并發癥,再加上對患兒全面的身心護理,才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劉廣欣.早產兒喂養的臨床護理.醫藥論壇雜志,2006,27(20):127.
[2] 丁寶坤.護理心理學.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