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運梅 孫玉珍 呂雪麗 張洪艷
神經內科患者多、重患多、行動不便的患者多,基礎護理工作加大了護士的工作量。護理工作環節多,操作多、交接多、技術性強、服務要求細,時間連續性強[1],為了適應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不僅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和護理,還要針對不同的患者開展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促進疾病的治療與康復,現將我科開展的健康教育體會報道如下。
1 更新觀念,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是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要強調預防保健,從過去的被動執行變為主動工作,這就要求護士不斷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使自己的知識水平能適應健康教育的需要。同時將這些知識傳授給患者,使之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改變以往不良的健康行為,把健康教育付諸行動,使健康教育達到預期的效果[2]。
2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實施健康教育的保證
與患者建立友好融洽的合作關系,給予患者細致周到的護理,了解其思想,傾聽其需求,滿足合理的要求,真誠相待,從而提高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使健康教育達到預期的目的。
3 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常見癥狀的處理、用藥指南、自我防護技能等,并制定各種宣傳手冊、宣傳卡片、病區設有宣傳欄,內容要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易于患者及家屬接受。
4 健康教育的方法
4.1 入院時健康教育 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給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對于病情危重的急診患者,不宜過多宣教,待病情穩定后再向患者說明,而對于慢診患者,應詳細介紹病區的一般情況和入院須知,使其消除陌生感和焦慮不安的情緒,盡快轉換角色,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4.2 急性期健康教育 此期患者病情重,家屬及本人急需了解病情的相關信息,不知如何配合治療和護理,這時宣教應重點突出,消除緊張緊張情緒,讓他們對病情及愈后有一定的了解,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
4.3 恢復期健康教育 此時患者病情穩定,情緒穩定,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傾聽及參與健康教育,也更容易接受其內容,護士應系統、全面、詳細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如疾病常見誘因、飲食、休息、康復鍛煉、用藥指導等,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自我護理活動[1]。
4.4 出院時健康教育 為出院患者提供詳細的健康指導,包括復診時間、用藥指導、飲食衛生、休息、康復鍛煉及預防并發癥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機體功能的康復,建立健康行為,鞏固住院治療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5 體會
通過對患者的健康宣教,體現了人文關懷,和諧的護患關系是創造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的前提,只有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患者進行系統的、連續的、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疾病知識、預防保健、心理知識、康復指導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滿足[2]。同時也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狀況,糾正其不良的健康行為,有益于疾病的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佟雅麗,黃萍.神經內科護患糾紛與預防.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4):903.
[2] 尹安春.改進鑒定方法,全面提高護理質量.實用護理雜志,1998,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