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君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國發病患者已達億,嚴重影響國民的身體素質。而原發性高血壓常發病于中年,并為老年的心血管病留下原發病源。重視高血壓知識的健康教育,加強對其生活方式的干預及血壓檢測的方法,對防止血壓升高,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1]。2007 年8 月至2008 年6 月,對在本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563 名中年體檢者進行調查,了解其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給予相應的對策,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取2007 年8 月至2008年1 月在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23 份,回收307 份,剔除16 份無效問卷(資料填寫不完整),有效問卷291 份,有效率90%。其中男162 名,女145 名,年齡35~45 歲,平均(37±4.5)歲,大學本科以上59 名,大專34 名,高中或中專166 名,初中以下32 名;機關事業單位83 名,企業員工76 名,其他132 名。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
1.3 調查內容 依據中年人群生活習慣及衛生知識的調查體系,調查體檢者的一般情況、對高血壓的致病危險因素的認知、預防和診治常識及對健康教育需求等情況。
2 結果
2.1 中年體檢者對高血壓知識及致病危險因素的了解情況。在291 份調查表中,有79例體檢者(27.1%)對高血壓的致病危險因素能說出環境、工作、生活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和肥胖等因素。有189例體檢者(64.9 %)對高血壓的致病危險因素認識較欠缺,只有23例體檢者(7.9%)對高血壓的致病危險因素不懂。
2.2 體檢者對預防高血壓方法的認知情況。體檢者對高血壓的預防方法中能通過增加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243名(83.5%),認為通過減輕壓力可以預防的有178例(61.2%),認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有103例(35.4%)。
2.3 體檢者對原發性高血壓診治的認知及需求情況。體檢者對高血壓的診治方法中能通過依靠藥物256例(88.0%),而認為通過非藥物干預的有178例(61.2%),對誘發高血壓的相關因素、并發癥、臨床表現和預防措施知識的需求率分別為75.3 %、78.5 %、67.3 % 和89.4 %。
3 討論
早認識,早發現,早干預,是對原發性高血壓最有效的治療。而對中年體檢人群這種特發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對原發性原發性高血壓的認識,幫助樹立正確的自我保健意識,已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強化體檢人群的健康信念及態度是促使體檢人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保證。調查體檢者的一般情況、對高血壓的致病危險因素的認知、預防和診治常識及對健康教育需求等情況隨著體檢者的素質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也應看到仍然有許多中年人對不健康生活習慣是高血壓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的認識及對預防高血壓的各種措施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研究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壓發病率下降55%[2]。因此,作為中年人應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并對原發性高血壓知識的了解,才能避免發病及危害。
作為體檢中心的護理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講解并結合臨床病例說明,讓其理解高血壓的發生主要與吸煙、大量飲酒、高鹽高脂及低鉀飲食、身體超重、缺乏運動、精神壓力過大等密切相關。高血壓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3]。對接受能力較強,文化程度較高患者,發放通俗易懂的高血壓健康知識手冊,讓其仔細閱讀,不解的地方為其解答。又通過示教、辦墻報、電話咨詢、科普專欄等形式宣教高血壓的衛生知識。對文盲或文化程度較低,接受能力較差體檢者,更應耐心細心。讓每位正處于人生最緊張狀態下的中年體檢者者做到“知- 信- 行”的轉變。
參 考 文 獻
[1] 常晉霞,王素芳.對中青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非藥物干預的效果評價.中國健康教育,2004,20( 11):1070-1071.
[2] 金英子,金京淑,李海燕.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作用.《中外健康文摘》臨床醫藥版,20074 (10):81.
[3] 王海花,李紅姍,符策玉,等.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相關知識調查.中國熱帶醫學,2007,7 (10):1939-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