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香梅 陸建福
【摘要】 目的 了解農村健康已婚育齡婦女性生殖道感染情況,為進一步搞好我地區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提供條件。方法 對 1986名已婚育齡婦女的陰道后穹窿及宮頸分泌物用鹽水懸浮法鏡檢陰道清潔度、滴蟲、霉菌等,同時采用培養法和聚合酶鏈反應法對解脲脲原體、人型支原體進行檢測。結論 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的生殖道感染情況依然嚴重,我市計生部門應加大婦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力度,搞好優質服務。
【關鍵詞】 解脲脲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道感染
生殖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霉菌、滴蟲、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微生物。生殖道感染的發生率極高,嚴重危害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殖道感染呈上升趨勢,為了廣大育齡婦女的身體健康,我們對其生殖道感染情況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收集2007年3月參加婦科病普查的農村健康已婚育齡婦女,共1296名,年齡在20~49周歲(包括49周歲)。
1.2 標體采集 先用棉簽將尿道口或宮頸口多余的分泌物擦去,用無菌棉試子在宮頸口內約2 cm處旋轉2~3圈,取宮頸分泌物;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所有標本采集前均未用過抗生素或停藥1周以上采集。
1.3 方法 Uu、Mh培養基為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培養結果判斷:觀察培養瓶和藥敏板上Uu、Mh鑒定孔(兩種培養基不同),鑒定孔中試劑由黃變紅提示Uu或Mh生長,顏色不變為陰性,Uu鑒定孔觀察24 h,Mh鑒定孔觀察48 h,凡≥104CCU/ml,鑒定孔試劑變色為Uu或Mh陽性的統計對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生殖道感染情況 該次調查的1296名農村已婚育齡婦女陰道分泌物標本中,檢出陽性 414 份,陽性檢出率為31.94%。
2.2 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流行病學研究2007年送檢分泌物Uu、Mh、混合型(Uu+Mh)的檢出率見表1。

2.3 從表中可以看出,解脲脲原體(Uu)感染在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中占主要地位。而且Uu、Mh、Un+ Mh患者在20~49此年齡段感染較集中,尤其以31~40歲年齡段感染尤為嚴重。
3 討論
我們統計的對象為2007年3月份我市人口計生部門組織的生殖健康檢查中,對部分已婚育齡婦女進行的婦科病普查對象,支原體的感染率為31.94%,且主要為Uu,為22.53%。與1993年有學者統計的國內10年臨床資料NGU中Uu陽性率為20%-30%基本一致,但明顯低于10年后國內報道NGU中Uu陽性率逐年增加,達30%~50%[1]。Mh陽性率為10%~20%[2],Mh和混合型(Uu+Mh)例數則很少,與近年的有關報道基本一致[3]。我們認為可能與取材的方法、地區差異以及方法學上的不同和所選對象為農村健康已婚育齡婦女等因素有關。
生殖道感染是一個重大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對廣大育齡婦女造成嚴重的醫學和心理損害,它能引起多種婦科疾病,也會引起多種婦科疾病,也會影響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女性有較高發生率。感染的原因[4]可能是生殖道支原體寄居率與女性激素水平、性經歷、避孕方式和文化程度密切相關,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解脲支原體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病原體之一,近年很多報道[5]表明,解脲支原體與女性不孕癥有關,而支原體感染后病程隱匿,沒有臨床癥狀或癥狀輕微常被忽視而延誤治療。所以在今后的已婚育齡婦女進行的生殖健康檢查中應引起高度重視。
參 考 文 獻
[1] 孟冬婭,薛文成,胡曉芳,等.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流行病學及耐藥性變異分析.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20(8):583.
[2] 葉順章,宦秉瑜,鐘鏡增,等.我國部分地區性病高危人群生殖道衣原體感染和HIV抗體的調查.中華皮膚科雜志,1993,26 (2):201.
[3] 童向東,姜淑慧,沈三陽.168例支原體培養及體外藥敏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1):1312.
[4] 汪寧.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2,13(6):368.
[5] 周勇,金春子,韓俊峰,等.女性不孕癥患者宮頸分泌物標本中支原體培養及藥敏分析.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5,13(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