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范
【關鍵詞】 高血壓;社區服務
為進一步改善我區高血壓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高而知曉率、服藥率、有效控制率低的現狀,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與社區患者建立固定關系,對15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20個月的合作管理與隨訪觀察,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分述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全部患者均為社區及家庭病床患者,男70例,女,80例,年齡36~88歲,平均63.46歲,其中136例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患病情況見表1~3。
1.2 診斷標準 高血壓診斷參考JMC-VI報告:未服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SBP)≥140 mm 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血壓雖低于140/90 mm Hg,但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高血壓分期采用《1999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新的標準:收縮壓140~159 mm Hg或舒張壓90~99 mm Hg者為Ⅰ期高血壓,收縮壓160~179 mm Hg 或舒張壓100~109 mm Hg者為Ⅱ期高血壓,收縮壓>180 mm Hg或舒張壓>110 mm Hg者為Ⅲ期高血壓。

2 合作管理方法
2.1 基線調查 首先通過社區慢性疾病調查來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血壓水平、血壓認知情況、治療情況、遵醫性及日常生活行為。
2.2 患者自愿與社區全科醫生建立固定關系 醫生對患者實行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性管理與治療,定期隨訪并記錄在案。對于血壓較穩定的患者,每月隨訪1次,對于血壓不穩定者,每周隨訪1次,并保持電話聯系,隨時對患者進行指導和治療。同時,教會有條件的患者自測血壓,以便更好的指導用藥,保持血壓穩定。
2.3 非藥物治療與指導 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患者學習高血壓防治知識,使患者了解高血壓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明白高血壓是一種無法治愈但可以控制的疾病,懂得肥胖、不良生活行為對血壓和健康的危害。同時,大力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向每位被管理的高血壓患者發放《高血壓健康教育與管理》年歷,患者從中可以了解更具體的高血壓防治知識,并對照月歷上的生活行為良好標準進行自我監督。經過宣傳教育,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了,合理膳食的占86%,有氧運動的占47%,戒煙限酒的占60%,心理平衡的占60%,體質量控制在正常范圍的占34%。
2.4 藥物治療與指導 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指導患者合理使用降壓藥。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程、血壓水平、合并癥種類以及器官損害程度進行個體化指導和治療。首先采用單一制劑量最小的有效劑量,以獲得最佳的療效,療效不夠時,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聯合治療。所用降壓藥種類有: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復方制劑。所管理的150例患者中采用單一制劑的有108例,占72%,聯合用藥的有42例,占28%。
3 合作管理結果
通過對15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20個月的合作管理,患者的血壓有效控制水平有一定提高,良好率從24%提高到52%,不良率從12%下降到4%,具體情況。
血壓評價標準:
A=良好:管理后血壓在正常水平[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B=尚可:管理后血壓在臨界水平[收縮壓140~150 mm Hg和(或)舒張壓90~94 mm Hg];C=不良:管理后血壓無變化[收縮壓≥160 mm Hg和(或)舒張壓≥95 mm Hg]。
另外,有12例患者由于年齡大、病程長、合并癥多、且伴有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在合作管理的第2、6、7、10個月分別死亡,其中6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律失常,3例死于心肌梗死,他們的血壓一般維持在收縮壓130~159 mm Hg和(或)舒張壓80~90 mm Hg之間。
4 結論
20個月來,通過150例高血壓患者建立合作管理關系,實行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與治療,提高了患者的血壓認知水平,調動了患者關心健康的積極性,從而主動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遵醫囑服藥,使血壓有效控制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由此可見,社區醫生與患者攜起手來,提高居民的高血壓防治意識,自覺改變不良生活行為,醫患配合,合理用藥,就能提高高血壓的有效控制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