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紅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中美術招生比例逐年擴大,學生美術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甚至大部分學生之前沒有經過正規的美術培訓,僅僅憑著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了美術專業。這些導致高職院校在素描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對型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賴心理強,缺乏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其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制約著學生素描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近年來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素描寫生能力,進而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美術人才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地改進與提高。
一、教學內容
美術院校的傳統素描教學內容一般是圍繞幾何石膏、靜物、風景、石膏頭像半身像全身像、人物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的完整程序來操作的,繪畫對象比較單一,而高職院校的設計學科則完全沒有必要按照這樣的程序來學習。比如,美術院校的純藝術專業的學生要畫好油畫、國畫,沒有幾年扎扎實實的練習是不可能的,但高職院校開設的一般都是設計學科,如果也讓學生的基礎課也按照此程序學習,必定會影響到專業課的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由傳統的幾何石膏、靜物、風景、石膏頭像、半身像、全身像轉到設計素描上來。
設計素描教學圍繞設計專業的特點,應該以結構分析訓練為主、明暗表現訓練為輔、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能力訓練。
結構分析階段著重訓練學生對空間形態、結構的思維能力,強化空間透視能力的把握,用三維的空間意識來表現物體形態的構造以及形體與形體、形體與空間的諸多關系。要掌握好透視基本原理;在表現方法上采用結構畫法,徹底拋卻明暗,采用穿透性手法表現四維空間,用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形態體量性質;它的題材比較廣泛,從各種幾何形體、靜物組合到復雜的機械零件組合,主要研究自然物體的生長規律,注意每個細節的主次和前后關系,抓住生長的動態和節奏感,體會這些按照一定組合規律重復的構成形態所體現出來的“抽象意味”。
設計素描的明暗訓練同以往的調子素描相比較,雖然同樣采用明暗的手法來表現,但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傳統的調子素描在題材和表現上整體比較單一,除了石膏就是蔬菜瓜果等生活用品;注重按部就班的繪畫步驟,在繪畫形式上也嚴格按照比例準則和諸多統一的構圖準則來進行,藝術形式流于千人一面,使得全國的美術院校的素描作品像是一個學生畫的。而設計素描教學則充分運用各種媒材,例如通過各種筆、水墨、顏料、黑白照片、拼貼等大膽嘗試新材料、新工具,并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來進行素描藝術的新實驗;甚至可以表現一些奇異廢舊的、超越普通審美的,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審美觀的道具。選擇空間的擴大化,選擇表現的個性化,從視覺語言和藝術形式上都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創意能力訓練是設計素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能體現學生水平一個環節。主要包括聯想訓練、構成訓練、意向訓練、抽象訓練、超現實主義訓練等。在傳統教學中,素描僅僅是作為訓練造型能力的基礎,通常不能很好地與設計課相整合。而創意素描則以全新的觀念描繪物象,創作中可以采用打破時空、物理、肌理、常規比例等多種方法作為表現元素進行重構,它不按常規邏輯表現,而是按逆向思維方式組合,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和充滿幻想的神奇的畫面效果。這種新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從多元化的視角來認識素描造型的內涵,提高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相對于美術院校,高職院校也應該嘗試其他新的方法。美術院校一般是老師擺好靜物,學生圍一堆畫,其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的興趣去挖掘題材,發揮能動性,自己給自己擺靜物,從而保證出來的每一張作品的主題和風格都具有強烈的個性及審美取向;不再是簡單的技術訓練與技能傳授,而是一種活潑的參與,突出教學互動,師生之間更多的是一種思想的傳遞和交流。并且隨著教學的深入,穿插介紹和分析優秀的視覺作品多從抽象的角度來欣賞,其目的在于提高審美眼光,提高鑒賞能力,填補學生入學前的不足;在創作過程中教師應重在引導,順著學生的意想動機進行開拓性啟發,不再像過去的教學那樣動輒就給學生改作業,這樣很容易切斷學生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和表達,阻斷了作品原創的個性化;每一輪創作完成后可以舉辦一個小型教室畫展,便于教師講評以及學生之間相互揣摩與學習。除此之外,臨摹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臨摹的方法一直是從藝者繼承古代大師優秀藝術遺產的重要方式,在素描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現代社會弘揚個性、提倡創新、注重表現的形勢下,如何使臨摹這一傳統美術教學方式既能發揮其研究傳統的優勢,又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臨摹教學中加以注意。
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師應當擺脫傳統素描觀以及訓練思維的束縛,打開學生的眼界,激活學生的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開拓更多的表現領域,為今后的設計學習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長沙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黃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