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聰
[摘要]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推動中國進步的改革開放也不曾停息。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加重視從制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重視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改革協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本文從分析制度引進的成因、闡釋引進制度的本土化和制度創新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入世,論述制度引進與包括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在內的綜合性制度變遷的關系。
[關鍵詞]經濟體制 改革制度 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過去5年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在農村稅費、國有企業、涉外經濟體制、資本市場、銀行業等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及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相關決定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斷深化,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國經受住了國際經濟金融動蕩和國內嚴重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等嚴峻考驗。同時也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分配關系尚未理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其重要原因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
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趨勢
1.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需要由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應區別不同情況實行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繼續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
2.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堅持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對授權監管的國有資本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維護所有者權益,維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督促企業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經濟體制,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要長期穩定并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農戶在承包期內可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流轉辦法,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4.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強化市場的統一性,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任務。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范圍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的專業化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健全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和健全市場秩序。
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重大意義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逐步形成。這種體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如在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醫治戰爭的創傷,克服惡性通貨膨脹,擺脫貧困狀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起到了顯著作用。 因此必須對這種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改革實踐探索的必然結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具有重大意義。他經歷了漫長的理論變革和實踐發展過程,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標志著我國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是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發展;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我國迎接各種挑戰,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發展商品經濟、優化資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必須具有充分發育和完善的市場體制。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而市場方式配置資源要比計劃方式配置資源更為有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時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以及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們生活水平持續上新的臺階,充分證明,黨的十四大確立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完全正確的。
我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歷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為契機,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堅持以改革推動經濟發展,以改革推進改善民生,以改革促進社會和諧,以改革解決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