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蘭
[摘要]學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其管理對象主要是受教育者、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目的是培育人。在整個社會對教育結果的心理預期超強的時代,學校管理面臨著更大重大的挑戰。尤其在職業學校,學生的管理難度更大。如果將柔性管理應用于職業學校管理中,它不僅可以提高學校教師的管理藝術,激發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利于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職業學校 柔性管理
一、什么是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提出來的。“剛性管理”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用制度約束管理員工。而“柔性管理”則“以人為中心”,對員工進行人格化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余力地為企業開拓優良業績,成為企業在全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的特征:內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勵重于控制,務實重于務虛。顯然,在知識型企業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職工的主動精神和自我約束。
二、班級剛性管理的弊端
從教育以外來審視教育,我們會發現學校尤其是職業學校的管理還停留在重視剛性管理,忽視柔性管理的階段。目前班級剛性管理的弊端,具體的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以教師為中心。我國的班級管理長期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作為權威,學生只能服從,例如教師管理的職業用語中常帶有強制性色彩的用語,如“不準,嚴禁”等。
2.以規章制度為中心,學生除嚴格遵守國家法令外,還須遵守許多學校甚至是教師制定的土政策。
3.以層級化管理為中心。班級管理中有鮮明的層級:核心層(班干部)、緊密層(優秀生)、松散層(中等生)、疏遠層(“差”生),這種層級分明的管理結構,正是集權制度在班級管理中的集中反映。
4.以學習為中心。班級管理中教師過于注重成績,成績成了評價學生的最重要標準。
三、柔性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
班級柔性管理是指以班級社會組織結構為依托,以自我實現的人性假設為出發點,注重師生互動、有意義的人文環境、模糊的評估體系等,并以此來促進學生主動性,創新性和情感發展,它是在反省現狀——班級剛性管理弊端的基礎上提出的,旨在彌補現存班級管理中的不足,引導一種更完善的班級管理境界的一種管理形式。所以在學校管理中如何正確運用柔性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1.將柔性管理滲進班級管理中,可以調節好“人際”關系
教育學是人學,“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生不同于物品,他們有一個完整的身軀,亦有一個需借外界力量而逐漸強化完善的靈魂,而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始終起著極為重要的主導作用。
2.將柔性管理滲進班級工作中,可以控制矛盾的激化
人人皆知,當一個社會團體中矛盾一經形成,若不好好控制,就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當班級這樣那樣的矛盾形成后,班主任就必須冷靜地處理,而做到冷靜,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最好是要融入柔性管理。這樣,班主任就可以客觀、全面、冷靜地站在矛盾雙方各自的立場上去作過細觀察,從而尋找最佳處理答案,使矛盾易于消化。
3.柔性管理滲進班級工作中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
班主任一旦在班級管理中融進了柔性思想,那么在學生心目中便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有血有肉的較完美的班主任形象。有人說:“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樣的班集體。”因此,班主任認識問題的全面化,處理問題的客觀化,解決矛盾的冷靜進化等良好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受到熏陶,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個趨勢,從而使班級中的學生因受到感染而鑄成像教育者——班主任那樣高尚的人格。
4.柔性管理滲進班級工作中有利于轉化“后進生”
面對“后進生”,班主任必須緊緊抓住其個性,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而最關鍵的是尊重其自尊心。因此,必須適時使用適當的方法,使其不覺在班集體中沒有地位;同時,還得適時安排其做一些易于做好的事情,讓其感到自己尚有“用武之地”;也要適時故意表揚他,讓其信心逐漸增強。
5.柔性管理滲進班級工作中有利于抓住管理的“主動權”
目標管理當然是管理系統中有力的手段,然而,若在班級管理中過于框架化,學生就會因完全清楚自己的“處境”,而致使成績不一、思想不一、性格不一的各類學生把班主任“挾持”住,這樣一來,班級事務就只能照已有的“規定條例”辦理或削足適履,而不能根據情況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方案。如此,班主任的管理主動權就容易失控,對班級目標的“宏觀”調控就會出現“傾斜”的現象。從而不利于班級的“走向”。而融進柔性管理,則可以讓學生與班主任和諧共處,即使有時出現“裂痕”,通過班主任的調節,學生也容易接受,其實質就是班主任完全掌握了管理的“主動權”。
總之,在班級工作中滲透柔性管理,可以使班主任開展工作更細致、更全面、更冷靜、更客觀、更易于調控班級,從而克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和輕率性,良好的班風、學風就會隨之而形成,同時班級開展什么活動,達到什么奮斗目標等等,就會因班級強大的合力而事半功倍。
以上是本人對柔性管理的一點體會,提倡柔性管理并不是否定剛性管理。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均不完美,柔性管理也離不開剛性管理的班級組織結構,未來管理的潮流應該是以人為本、剛柔結合的班級管理體制。如果僅用剛性管理來管理人才,難免會有僵化之處而抑制人才的創新能力。而僅用柔性管理,會造成組織管理松散,完不成組織目標。只有恰當地應用剛性和柔性管理,才能既完成組織目標,又使組織成員認可組織,從而使成員的才能得到發揮和提高,個人價值得到實現。因而盡管班級柔性管理的利弊尚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采用柔性化的班級管理也的確有相當難度,但班級柔性管理的引入仍具有現實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1]胡梅.特色與柔性——高職院校競爭中的取勝之道[J].職業技術教育, 2001,(7).[2]楊佐,吳曉義.論學校的特色與柔性[J].職業技術教育,2001,(7).[3]范立軍.試論企業管理中的柔性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