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佳凡
[摘要]本文從書籍裝幀材料與印刷工藝的歷史談起,由點及面地分析了社會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思想對書籍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的影響和制約,并指出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對構成書籍裝幀的整體美感有著不可替代和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呼吁設計者和出版商應更加重視這一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動我國書籍裝幀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書籍裝幀設計 裝幀材料 印刷工藝
書籍裝幀的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的不斷革新是永恒不變的,書籍裝幀藝術離不開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所釀造的美感,也是書籍裝幀藝術的一條永恒不變的規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審美需求更加多元化,對書籍裝幀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僅僅以樸素之美進行設計已經不能滿足讀者對書籍裝幀的審美需要,于是,書籍裝幀設計的觀念也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對書籍裝幀的材料應用與印刷工藝越來越講究了,書籍裝幀設計師對材料與工藝的重視,不僅表現在對書籍的紙張越來越考究,印刷工藝越來越精美,而且表現在對一些貴重材料的運用上,前些年書籍裝幀界就出現了“金銀熱”,一時達到凡是好書的封面必用金銀的程度,典型的表明中國書籍裝幀藝術設計觀念出現了一場小小的革命,以書籍裝幀藝術的實踐對傳統文化中的消極思想實現了一次可貴的“揚棄”。
考究的裝幀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藝,是構成書籍裝幀美感的重要因素。書籍裝幀既是立體的,也是平面的,這種立體是由許多平面所組成的。不僅從書籍封面上能夠感受到設計者對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選擇上的良苦用心,而且從外入內,隨著視覺流動,每一頁的精巧安排都給人以美的感受,有人用建筑藝術比喻書籍裝幀藝術,建筑藝術是空間藝術、靜的藝術,然而她通過布局,可以產生韻律,造成一種流動的感覺。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也是如此,通過多種技術手段,給讀者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的綜合享受,猶如在游覽中國的園林,進入園門,逐步引向深入,曲徑通幽,最后進入亭臺樓閣,又通過細細品味這扇窗戶,看到文字中記載的主人公的形象、活動、環境等,這種有外入內的不斷行進過程,則根據不同類型、不同體裁風格的書籍內容,產生不同的韻律變化,使視覺思維的直觀認識與視覺思維的推理認識獲得高度統一,以滿足人們知識的、想象的、審美的多方面要求。
然而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這一點往往被忽視,當一些人埋怨一本書籍的裝幀不漂亮的時候,常常把書籍裝幀不美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封面的畫面設計的不好。其實,許多設計師都有過這樣的教訓:封面不漂亮的原因并不是設計不好,而是設計師忽視了材料設計與印刷工藝的重要性;或是在材料的選擇上沒有追求;或是對印刷工藝的放任自流,總之,是由于缺乏材料設計與工藝設計的意識,才造成了一些書籍裝幀的低劣與平庸。
書籍裝幀的設計實踐告訴我們,無論多么好的藝術創意都要通過材料與印制才能轉換成物化形態的書,如果沒有材料與印刷工藝的質量保障,再高明的設計師書籍裝幀師也會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古希臘有一位思想家德謨克利特,以他的天才與睿智發現了藝術的起源與“奢侈”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寫了《論繪畫》、《論音樂》《節奏與和諧》等一系列著作,其中有一句名言:“音樂并不產生與需要,而是產生于正在發展的奢侈。”德謨克利特的這個觀點,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研究了藝術的起源,因此,他被認定為是一位唯物主義思想家。我們深知,德謨克利特的“奢侈”不是貶義的“奢靡”,而是對藝術作品的精神源泉的追問,是對藝術作品閃耀出的光輝的歌頌,從某種角度講,藝術本身確實就是一種“奢侈”的產物,而書籍裝幀的美感也與“奢侈”密切相關,當然所謂“奢侈”不僅限于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的精益求精,書籍裝幀的美感既來源于物質的“奢侈”,更來源于精神的“奢侈”。但是,精神的“奢侈”最終要以物化的形態呈現在人們面前,而書籍裝幀的“奢侈”除了精神的“馀力”之外,必不可少地要包括裝幀材料的考究,印刷工藝的精湛,是離不開這些物質要素的。
如香港設計師雷志良老師設計的《北京匯元統一印刷有限公司形象手冊》,該書為中國國家統計局與香港豐彩國際廣告公司合作出版的機構刊物,配合北京文化以印刷七彩色為主題,將色彩性格帶出企業不同的服務態度與精神,設計除了表現大膽、創意獨特之外,更表達了該機構出色的印刷能力,封面以真實的玻璃放大鏡藏于書面內,造成真實感極強的印刷網點放大鏡,封面打孔貫穿至封底,內面更露出精致的象牙球,加上夜光顏料,表現其企業印刷工藝上的精雕細琢和北京文化特色。內頁以專色版為元素,可打開其底部見紅、黃色的蘋果及檸檬,帶出手冊的趣味性,又用中國傳統風車配合西方金屬齒輪分別寓意著中西文化結合、運轉乾坤、紫氣東來的文化概念,制作上更以半立體的制作手法,將齒輪以連動式轉動,加強其視覺震撼和互動意念,更用變臉手法,將京劇臉譜印在十多種類型肌理各不相同的紙張上,不同造形的臉譜可組合成一完整臉譜,反應企業可面隊不同類型的客戶要求,都能做到盡善盡美。
如果說,藝術產生于正在發展的“奢侈”,那么同樣也可以說,書籍裝幀藝術也是產生于正在發展的“奢侈”,而“正在發展的奢侈”要求書籍裝幀設計者不斷追逐新材料,不斷嘗試新工藝,因為只有“正在發展的”新材料、“正在發展的”新工藝與“正在發展的”的新創意融合在一起,才能不斷滿足當代讀者“正在發展的”的審美需要。
當前,我國的印刷工藝水平進步很快,但是,往往由于我們的設計觀念跟不上,信息不夠靈通,因而忽略了利用這些新材料、新工藝來創造美感,陳舊的材料和工藝使我們的書籍裝幀顯得滯后,并由此造成出版物在圖書市場上缺少競爭力。所以,了解當前的新材料和新工藝;運用這些新材料和新工藝,是書籍裝幀設計者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考工記圖.商務印書館.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民文學出版社.
[3]諸子百家及先秦思想概論.時代文藝出版社.
[4]徐欣.書籍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
[5]吳佳笠.字體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
[6]靳埭強,劉小康.是設計系列叢書.汕頭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