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玲
[摘要]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為人民群眾提供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增進人民健康,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需要。
發展 社區衛生服務 意義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是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基礎,是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對于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優化城市衛生服務結構,方便群眾就醫,減輕費用負擔,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現實意義
1.方便人民群眾,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一是小病就近(甚至不出家門),慢病不必常跑醫院,無病可早防保健康。二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有病的參保人員,通過送醫送藥上門,改變了在醫院就診“掛號排隊時間長,診療排隊時間長,取藥排隊時間長和看醫生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三是有利于參保人滿足以健康為中心,融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的多層次、多方面的醫療需求。
2.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由于目前的大醫院存在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很多居民已經改變了看病非大醫院不去的觀念,事實上,很多常見病?慢性病沒有必要去大醫院就診?對一般居民而言,他們希望能有社區衛生服務這樣的醫療機構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這個意義上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作用和意義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證明,80%以上的疾病是不需要去大醫院治療的,而社區衛生服務所具備的六位一體的功能,就可以切實的為人們提供便利,使病人在家里或社區內獲取醫療服務,并在目前醫藥費用持續增長的狀況下節省大量醫療開支,節約大量醫療資源?據衛生部研究資料表明,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城市三級醫院65%的門診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可以轉診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如果實現病人向基層合理分流,每年全國城市可以省醫藥費用支出約2000億人民幣。同樣,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居民80%以上的醫療保健需求應在社區得到解決,這樣既保證居民得到合理醫療、康復和保健的需求,又保證了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達到最佳狀態。社區衛生服務的成本普遍低于大醫院,可以使居民享受到價格低廉的醫療服務,其雙向轉診制度一方面使居民在遇到大病或疑難病癥時可以及時轉至大醫院就診,又可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鞏固治療,大大節約了醫療保險費用,也優化了醫療資源的配置使用?
3.適應人口老齡化變化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均期望壽命逐漸增長,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發展。據國家權威部門公布資料,199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2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0%,2000年,老年人口達到1.3億,到2025年,可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8.4%。我國老齡人口不僅基數之大,而且發展速度之快。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體質逐步衰弱,醫療消費越來越多,老齡參保人員也就成為醫療保險基金的主要消費者。有資料表明,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最嚴峻的挑戰是高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目前,我國80歲以上高齡人口正以年均5.4%速度增長。與高齡化趨勢加劇相適應的高齡人中患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殘疾、失能的比例也明顯升高。其中,惡性腫瘤、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白內障等常見慢性病已成為威脅高齡老年人生活和生存的主要疾病。60歲老年人的殘疾率16%,80歲以上則激增至50%以上。60~69歲老年人的因病臥床率為3.16%,80歲以上則上升至4.3%。目前全國大約有150多萬久病臥床的老年人需要得到治療、康復和護理。二、對于如何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談幾點意見:
1.社區衛生服務能緩解群眾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能滿足職工和退休人員基本醫療的需求。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重大意義。
2.堅持公益性質,加大政府投入,切實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水平。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政府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核撥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建立政府對社區基本醫療的補償機制,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行動不便或老年患者的要求提供上門出診、設置家庭病床服務,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備配置和更新的資金投入;調整改革藥品供應渠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常用藥品實行集中采納、統一配送、逐步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用藥采購體系;建立大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口幫扶關系。組織大型醫院以就近為原則,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定點對口幫扶,逐步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建立首診制,并與上一級定點醫療機構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小病、慢性病到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
3.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簽訂服務協議,明確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并嚴格履行協議內容。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切實落實“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各項措施,建立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制度,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預防醫療差錯和事故,確保醫療服務安全。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具備以下基本醫療服務: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和診斷明確慢性病的治療;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房等家庭醫療服務;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保健的醫療服務,康復醫療服務;急、危、重癥的現場緊急救護,會診、轉診服務;為轄區城鎮居民進行的健康體檢服務,并建立健康檔案。
4.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平穩運行。長期以來,城鎮職工患病后大多集中到大醫院診療,導致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和參保人員都面臨著巨大的經壓力。人民群眾迫切要求得到價廉優質的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不僅可以為參保人員就近診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參保人員提供基本的保健、康復等醫療,而且可減少費用支出。更主要的是可以通過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增進參保人員健康,減少發病,不僅衛生資源得到合理使用,而且減輕了參保人員和醫保基金的醫療費用支出負擔。這對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穩定運行,能夠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平臺,合理分流病人,充分發揮社區全科醫師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的“守門人”和“引路人”作用,就能實現既降低醫療費用,又普遍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目標,完全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本保障,廣泛覆蓋”原則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