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
[摘要]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離開了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動力。本文著重談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人的發展 經濟基礎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充分認識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統一的發展。同時,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特別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員工素質的高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員工隊伍的穩定以及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員工素質高,則能走出一條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現代化之路;反之則會制約企業的發展。因此,提升員工的素質,歸根結底還要依靠人的全面發展。
二、用情感去溫暖人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基礎
用“愛”去尊重人,用“心”去理解人,用“情”去關心。在企業領導要求員工做事的同時,也要在感情上親近員工,做到人性化管理與服務。要帶著真摯的感情去關心和愛護員工,分析問題要實事求是,考慮問題要善于“換位”,說服教育要入情入理。要在“情”字上下工夫,做到無情管理、有情操作,幫助員工釋疑解惑、消除矛盾、理順情緒。要把員工的呼聲和要求作為第一信號,把員工滿意作為第一目標,把實現員工利益作為第一追求,處處講求尊重人、愛護人、理解人、關心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處處從方便、體貼、適合人的發展角度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三、經濟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保障。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力量,離開了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動力。人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素質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人越全面發展,企業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員工的精神文化水平就越能得到改善,員工的素質自然就會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得到提升;而企業越發展,員工的物質文化條件就越充分,就越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努力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以人為本,不僅主張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張人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同時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強化人本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年輕員工要給他們打造一個“立業、成才”的平臺;對中年員工要給他們以“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的學習機會。注重關心員工的精神生活,積極開展寓教與樂的文體活動,關心職工的物質生活,盡力解決干部職工的實際困難。在注重動機的同時,注重工作方法,提高領導藝術,給干部職工以更多的人性化關懷,努力營造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