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菊
[摘要]作文教學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情感外化的一種表現,是學生知識重組、創新的過程。因此,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
[關鍵詞]作文教學 培養創新能力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情感外化的一種表現,是學生知識重組、創新的過程。因此,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針對當今的作文教學狀況,如何引導學生的作文力求別具一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領會文章美妙境地,從而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作文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文章的精華部分,引導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如:教者在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先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朗讀課文,并提出要求:邊讀邊體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樣匆匆而逝的?你對時間的認識是什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并領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活躍起來了。創作的熱情被激發了,同學們紛紛暢所欲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談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樣流逝的,有的說出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還有的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樣流逝的,有的說出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還有的想到勸人珍惜時間的詩句、格言等,教師因勢利導,當堂讓學生寫下自己的體會。結果學生們用了很短是時間完成了這次小練筆,而且,認識、體會是深刻的。這充分證明只有在學生對作文感興趣的前提下,他們才能有創新的欲望和靈感。
1.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飛禽走獸、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寫作的題材。如果這些熟視無睹,一寫作文就感到“無米下鍋”,那就是根本談不上創新了。因此,教師應在平時就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分析、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1)在教學中利用圖畫培養觀察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聯想,根據眼前所見展想象,創造新形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在教《月光曲》一文時,讓學生觀察兄妹倆認真聽貝多芬彈琴的插圖,從他們神態中想象他們內心活動。
(2)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激發創新精神。
2.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積累寫作素材。上寫作指導課時,學生興趣盎然,紛紛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告訴我:有觀察人物的、有觀察景色的,更有甚者,竟然有學生觀察了不同人物吵架的情形,婆媳吵架、夫妻吵架、同行吵架等等,并且將這些不同人物吵架的不同寫了下來。聽著他們稚嫩的聲音,看著他們一臉認真的勁頭,我心里明白了,只要我們善于引導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是不可估量。
二、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
學生作文需要鼓勵和幫助,特別是老師適當的幫助和鼓勵,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創新精神。
1.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心里學告訴我們:“好表現”是學生的天性。我們應給他們表現機會,讓他們有一種成功的體驗。而這種成功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一是可以把學生的好作文選送到“雛鳳”文學社;二是編寫個人優秀作文集把有創新意識的作文編成集子給學生和家長留念;三是選出最優秀的學生習作向報刊雜志投稿。這樣做,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里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在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贊揚聲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會激起一股強大的創作動力。
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的作文能力高低不同,同一事物,他們的認識也不一樣,因此,表達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異。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學生框死,要讓學生有自己獨立的作文思路和表達方式,一旦發現學習作有新意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勵。
三、善于觀察和思考,發展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把學生看成是一塊大理石的話,那么雕刻這塊大理石的因素(即教育因素)有六個方面:①家庭(尤其是母親);②教師;③集體;④自我教育;⑤課外閱讀;⑥交往。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生活,從生活中捕捉靈感,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與聯想才有起飛的基地。很難想象,一個生活經驗貧乏的人,能寫出充滿活力的文章來。
四、方式多樣,培養能力陳舊老套的作文題是束縛學生創新思維的枷鎖、也是讓學生感到作文無話可說的禍根。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題中,要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
除了作文命題,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樣化,片斷作文,作文填空,連詞口頭作文、想象作文、編寫電視劇等多種形式的作文,使學生如同游戲,興趣盎然。心理學認為:“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教給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小學生思維,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為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或結合課文、或結合范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這樣長期注重思維訓練,學生認識水平明顯提高,并學會了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外向思維等多種方法作文,寫出的作文別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
利用活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訓練學生創新思維,可以滲透到活動中去,如欣賞音樂作文,利用學生在音樂課中學到的節奏、旋律等知識,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欣賞和分析,體會樂曲的情感和意境,產生興鳴,再進行形象思維,在頭腦中構思創造出。此外,還采取在壁報欄內張貼好的習作,教師加寫評語,進行交流。有時還采取現身說法的方式,讓作文寫得好的學生登臺誦讀自己的習作,介紹構思經過和寫作體會,以激勵更多的人寫好作文。要注意作文評價的開放,作文評價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說、充滿激情的鼓勵,是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這也是我們在作文評價中必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