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要]21世紀是網絡經濟的時代。由于網絡經濟具有有別于傳統經濟的顯著特性,所以它將引起國際貿易的深刻變化。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進程,網絡經濟已成為一種新國際性環境和世界性潮流,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新的契機。如何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要求,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發展對策,從而實現經濟和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因此,網絡經濟的發展充分成熟與否對我國在未來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立于不敗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網絡經濟 知識經濟 經濟全球化 經濟發展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
網絡經濟,一般是指基于互聯網進行資源分配、生產和消費為主的經濟形式。其基礎條件的互聯網,其核心電子商務。網絡經濟的發展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它使世界經濟在互聯網上以數字形式發生聯系后,極大地改變了面貌,因此,網絡經濟又稱為“數字經濟”。在這里,我們可以把網絡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因此,絕不能把網絡經濟理解為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深化對知識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盡管目前人們對未來經濟的描述有多種說法,諸如知識經濟、信息經濟、后工業經濟、新經濟等等,但它們的基礎是相同的,這就是計算機與計算機網絡,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絡。
目前,在人類的商務活動中因特網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網上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用戶資源,不僅能使使用者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絡經濟方向發展。可以說,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二、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現狀
1.優勢
(1)因特網應用調整增長。近幾年我國計算機應用數量迅猛增長,網絡正成為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推動力。
(2)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和政府的內部和外部網絡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
(3)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中國的電話網規模和用戶數居世界第二位。
(4)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增長。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總產值早已突破1萬億元。電子產品也正朝著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2.劣勢
(1)網絡的人數及其消費能力偏低。美國的因特網用戶占美國人口的一半,而中國因特網用戶只占我國總人口的2%左右。網民消費能力偏低。這是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
(2)網絡基礎設施落后。網絡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網絡寬帶狹窄,接入技術落后,接入速率較低,網絡運行質量不高,制約了網上交易的大規模發展。
(3)企業的網絡應用程度較差。企業是電子商務的主體,網絡經濟的順利發展直接受制于企業信息化的程度,但目前我國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程度普遍不高,企業的信息工程相對滯后,聯網率也很低。
(4)金融電子化程度較低。目前,我國銀行網絡互聯性還無法滿足電子商務所需的電子化支付的要求,銀行卡的普及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與電子商務配套的物流系統、支付系統等一系列重要環節建設滯后。此外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缺乏相應法律法規保障;管理體制上也還有許多不適應網絡經濟發展和應用的障礙等等。
網絡經濟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因為它為現實經濟增長構筑起一個全新的技術平臺,提供了一種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的高效工具,營造了一種全球化的經營環境。網絡經濟的真正價值不僅在于它本身能夠立即產生多少有形財富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所營造的是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社會發展能力和經濟創造力提供一個平臺,使所有產業都構建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使企業有可能實現財富迅速積聚和跳躍式發展。
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的應運而生及其快速增長,必然使其影響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并對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經營策略、貿易渠道和營銷觀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它就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起快速、機動、靈活、高效的生產組織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
三、我國發展網絡經濟的思考
我們的研究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網絡經濟收入規模為336億元,起初一看,覺得這規模蠻大的,后來仔細一比較,發現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居然這么寒酸,請看以下幾組數據,2006年中國網絡經濟收入規模僅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16%,僅占全球著名搜索引擎公司google的收入的80%。不過我們也沒必要失望和沮喪,收入規模少只能說明我們現在基數低,但從另一個方面卻印證出我們的互聯網經濟在未來的市場發展潛力有多么巨大。從2005年開始,C2C模式是中國網絡購物(B2C和C2C)市場的絕對主流,2006年C2C交易額占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的74%;200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額90%的市場份額被淘寶和eBay易趣瓜分,其中淘寶就占65.2%;2006年阿里巴巴收入規模占中國整個B2B電子商務市場的51%。因此我認為,未來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趨于寡頭壟斷型,阿里巴巴集體很可能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霸主。
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廣大企業將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民族企業武裝起來,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改造,它們是難以同國外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為此,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網絡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特別是加強對網絡經濟發展的應用研究,將網絡經濟發展趨勢同我國經濟的現實運行緊密結合起來,探討我國現實經濟與網絡經濟發展的對接問題。具體講,加快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步伐,要正確選擇網絡經濟發展戰略,大力加強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一支適應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積極推進對傳統產業或企業的網絡化改造。
總之,大力發展網絡經濟,積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是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問題。因此,應按照應用主導、面向市場、網絡共建、技術創新、競爭開放的發展思路,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實現網絡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1]于刃剛.網絡經濟叢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