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目標入手,論述了農民收入的原有途徑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 背景 農民增收 有效途徑
建設新農村的目的是為了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建設新農村的關鍵是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幸福指數。
一、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有:種植養殖政府補貼、政策保護價收購糧食、鄉村道路硬化政府撥款、個體戶經營政府補貼、家電下鄉政府補貼等等。
二、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三、農民收入的原有途徑
(一)變賣農產品及其他
1.變賣傳統農產品。傳統農產品主要是指小麥、水稻、高粱、大豆、芝麻等。傳統農產品種植范圍廣,屬于大眾化種植。農民通過變賣傳統農產品來獲得收入,收入微薄,且受天氣、自然災害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收入不穩定。
2.變賣水產品。魚類養殖是指一戶或三五戶村民聯合向當地村(組)交納一定的承包費用來承包水塘養殖魚類。養殖單一,缺乏養殖技術,收入完全是碰運氣。魚類打撈是指沒有土地,靠捕魚為生的農民,即漁民。由政府頒發魚類打撈證,在指定時間和區域內合法捕撈,收入也是有限的。
3.變賣家禽家畜。禽類有雞、鴨、鵝等;畜類有豬、牛、羊、狗等。飼養禽畜風險大,遇到疾病很可怕。例如:禽流感暴發,雞難逃死劫。
4.變賣樹木、竹子等。在農村,家家戶戶有后院,后院栽樹、栽竹子。常言道:十年樹木。就是說,一棵樹從幼苗長成材,需要十年之久。通過變賣樹木、竹子等獲得的收入幾乎微乎其微。
(二)打工
農民打工分短工和長工。農民在農閑季節會到周邊城市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做,到了農忙季節他們則趕回家中忙農活。無論是打短工,還是打長工,收入都是極其有限的。農民收入的原有途徑單一且不穩定,所以必須開辟適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來適應新形勢,開展新局面。
四、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一)科學興農
科學興農即依靠科學來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在農村,農民的科學意識不強,如何做到科學防治病蟲害,如何做到混合養殖等,科學知識下鄉任重道遠。
(二)教育助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在農村是農民增收的關鍵,且任重道遠。農村教育普遍存在的三個問題:第一,農村教育觀念淡薄;第二,農村教學質量良莠不齊;第三,農村教育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是教育助農的關鍵。在農村,教育應重在務實,所教授的知識應具備科學性、通俗性、指導性、可操作性于一體,且應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
(三)工業幫農
如果把一些適合吸納農村勞動力的工廠辦在農村,既可以增加就業崗位,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又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這種途徑,減少農民外出務工,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可以把農民外出奔波找工作的時間節約下來用于務工,增加務工的飽滿度,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不耽誤農業生產,不影響農業產量的提高,還可以照顧一家老小。
(四)政策惠農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在農村,因病致貧非常普遍。養老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問題,在農村,由于種種原因,老人得不到很好的贍養,安享晚年可望不可及。完善農民醫保、社保制度,可以減輕農民負擔,變相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例如:一農戶一年看病需花費1800元,實行醫保政策后,可以根據政策報銷900元,那么該農戶減少了900元的支出,即變相地增收了900元。
(五)合同保農
規模出效益。只有當農業生產形成一定規模時,才能產生良好的效益。規模生產的前提條件是產品的銷售有保障,產銷合同制模式是解決農民規模生產后顧之憂的法寶。如果農民與銷售商簽訂了產銷合同,農民的心里踏實了,才敢放開手腳,大規模生產。例如:銷售商通過市場調查某市酒店一年需要10噸辣椒,那么銷售商就可以與農民簽訂辣椒收購協議,農民有了協議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放心種植辣椒了。
(六)品質強農
當人們不再為溫飽問題發愁的今天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了。要想飲食健康,那就得保證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最起碼的要求是無污染,無殘留農藥。而農民是餐桌上大部分食品的生產者。農民應該走生產綠色食品,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的道路,以提高農產品價格,來實現增收的目的。例如:農作物種植不用農藥或者少用農藥,養殖家禽家畜不用添加生長激素的飼料或者不用飼料。只要是地道的綠色食品,即使價格貴一倍甚至貴更多消費者也是能夠接受的。
(七)勤勞富農
財富需要創造,創造離不開勞動,勞動貴在勤懇。勤勞致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農民只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付出勞動,才能獲得財富,才能增加收入,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拓展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指標,隨著這一重要指標的落實,確保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的前景是無限美好的,是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1]張聞驥.論回收農藥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環保經濟.吉林農業,2009(08).
[2]張聞驥.論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吉林農業,2009(11).
張聞驥(1982—),男,漢族,湖南湘陰人,湖南女子職業大學教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