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奎
摘要:成本管理是企業永恒的話題,也是企業管理者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該項工作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它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成本管理 經濟效益 機制
成本是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為了設計、試制、制造和銷售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支出的費用總和。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所有費用的發生和形成所進行的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糾正偏差和激勵機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成本和成本管理兩者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成本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指標,它可以總和反映企業以及企業內部有關單位的工作業績。成本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涉及面很廣的管理工作。能對成本編制一個好的計劃,可以對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據。因此,在成本管理的工作中,還必須認真。全面地開展成本分析工作。通過成本分析。揭示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影響程度,以便正確評價企業及企業其他單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業績和揭示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從而促進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成本既然是改進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杠桿,因而可以通過對成本的計劃、監督、考核和分析等來促使企業以及企業內各單位加強經濟核算,努力改進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現代化企業生產經營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的,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因此,在建立現代化制度中強調成本管理尤為重要。為了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能夠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樹立強烈的成本意識,從生產技術上創新來提高商品的生產率,從成本管理上控制和降低生產消耗,由于成本管理是決定經濟效益的基本因素,因此生產經營中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成本的計算和考核,實行成本的監督與控制,以促成生產經營耗費的節約,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以最低的投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好,最多的適合市場所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
(一)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在目標利潤的基礎上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是人力和物力的節約, 使企業可以用同樣的人力、物力、生產更多的產品, 把節約下來的人力、物力用于增加生產上, 從而加速企業和社會生產的發展, 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 成本愈低, 企業的盈利也就愈多, 為企業和社會提供的資產也就愈多。產品在這種價格下, 既可以使社會財富能夠更多得到利用, 又可以使購買者用同樣的資金,購買到更多更好的產品,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既對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又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有利有條件。
(二)要加強生產過程的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過程管理,確保成本管理貫穿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生產過程是最主要的管理體系之一。要想降低產品成本,搞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要管理整個生產過程。
(三)加強財務部門的管理
充分發揮財務部門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在企業的成本管理中,財務部門的作用舉足輕重,因此企業應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發揮財務人員的作用,強化監督,確保成本目標實現。
二、降低產品成本的著重點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任何企業為了達到自己預期的經營目標,不僅要制定計劃,分配資源和組織計劃的實施外還必須采取有好的方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達到經營目標必需要降低產品成本這一目標出發。
產品成本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因此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成本的高低。如:材料費,燃料費,運輸費及保險費等。這些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直接或間接影響產品成本,所以要降低產品成本必須首先要降低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并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購零配件及半成品, 以及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原材料的價格是隨著市場的供求變化而變化的。原材料消耗金額在產品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 因此必須在降低產品的單耗上下功夫。嚴格實行定額消耗管理制度。材料消耗定額要定期修定, 消耗指標要力求先進,讓生產工人經過努力才能完成。這個制度應常期堅持, 使產品單耗逐漸降低;不斷改進生產工業流程,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高新設備, 以降低材料消耗和加工廢品率。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廢品要加以修復利用, 以降低廢品損失。加大投資力度, 積極研制新產品,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進程。研發的新產品要求體積小、重量輕、消耗低、性能好。這對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有利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企業應按照“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生產。具體地說,就是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物資加以充分利用, 把它們作為資源開發新產品。國內各家企業應切實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 堅持高標準要求、高起點規劃, 努力使企業真正成為生產清潔、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環境良好的生態園區, 為今后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條件。
(二)燃料及動力費
燃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工藝技術過程的各種燃料, 主要是指油和原煤。動力是指企業在生產工藝技術過程中所耗用的各種動力。這項費用也是直接用于產品生產,形成產品成本的主要項目之一。我國煤炭資源豐富, 但石油資源不足, 需要進口。所以企業降低產品單位能耗也是勢在必行。
(三)人工費
指直接參加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及福利費。這項費用也直接記入產品成本。改革開放后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們的工資水平有所提高, 但從總體上看離全面小康水平仍有一定距離。提高了職工工資必然會導致產品成本的上升, 所以不少企業家持反對意見。但要知道, 企業的職工既是產品的生產者又是產品的消費者。職工的工資提高了,消費能力也會提高, 其結果會導致國內市場的擴大, 企業也就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為減輕由于提高職工工資造成的壓力, 就必然設法加強管理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通過增加產品產量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中的人工費。這樣作的結果會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更好地占領國內外市場。
(四)運輸費
材料的運輸費用也是影響產品的成本。有些產品所需要的材料也可能在很近的地方可以購入。也可能在很遠的地方購入。路的近遠會造成運輸費的高低。所以盡量降低運輸費,保證產品的質量,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三、成本管理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業成本管理應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聯系起來,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盡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成本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成本管理是節約耗費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每一個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的循序驚醒,首先要用其出售的產品所得的收入補償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已經消耗的全部費用,在一定的價格基礎上盈利的多與少,完全取決于產品成本的高低,因此,加強成本管理盡可能多的節約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就可以耗費較少的人力,物力,生產同樣多的產品品來或者使用相同的人力,物力耗費,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二)加強成本管理是制定產品價格的必要條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國家或主管部門制定價格還是企業自行制定價格,通常都是依據成本加上稅金和利潤確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及時商品的價值決定于生產產品對價格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因此,為了確定商品的價格,必須要利用成本這一經濟范疇制定一個不低于成本價格低限。不考慮成本的高低而隨意定價,一個可能的價格太低,企業無利可得或所得甚微;另一個是可能價格抬高產品銷不出去,總之,承包是制定價格是最基礎的依據,準確的成本計算結果無疑是合理定價的基礎。
(三)加強成本管理有利于企業進行經營決策
企業生產和再生產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社會提供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是為國家創更多的效果,產品成本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與產量,品種等一樣是決定企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之一。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時必須以經濟效益最優為前提,選擇生產率高,產品質量好,消耗成本低,資源和技術條件優的經營決策方案。
參考文獻:
[1]陳鑫磊.《現代經濟與成本管理觀念》. 科技信息. 2006年,第2期;
[2]呂春華.《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遼寧經濟 . 2006年,第3期;
[3]高礦紅.《試論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 太原科技 . 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