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紅
城市是一個市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聚集著市域內大量的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土地在城市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發展主要以土地為空間,以土地形成的資產為重要動力,致使土地低效,無序利用大量存在。所以說土地集約利用具有長遠的意義,只有走集約利用土地的道路,才能保證城市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城市化與土地集約利用的關系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趨勢,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與標志,對區域發展具有很強的促進效應。但發展城市化也應該注重保護耕地,合理用地,節約和集約用地。隨著經濟增長,人口增加,城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些對耕地保護形成了壓力。應認識到合理的城市化過程是節約土地的過程,保護耕地與發展城市化的關系,是既要保證城市化進程的順利進行,又要保護耕地,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
土地集約利用是大勢所趨。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多,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少的基本國情,要求必須集約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大量工業用地集中在中心城市,大量企業閑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資源的現象必須改變。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重點是對建成區現有土地的再開發和挖潛改造,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應該看到,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其過程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動態發展的。
二、土地合理利用,可持續利用,集約利用的關系
土地合理利用原則是在特定時期特定地區條件下,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和管理,并通過組織,協調人的關系以及人與資源,環境的關系,以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達到最佳。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了土地集約利用的內容,土地集約利用不能完全取代土地合理利用的內涵。
土地合理利用與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內涵基本相同。土地集約利用不一定是合理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強調在用地布局,結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而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必定是合理利用。
三、推進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幾點建議
(一)應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來合理布局城市用地
對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項目,高新技術項目,重大外貿項目,重大工業技改項目和解決“住房難”建設項目優先供地,對不符合產業政策,耗地量大,污染嚴重,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堅決停止供地。對投資額小于最低行業投資規模的建設項目,充分利用閑置廠房等資源,不再單獨供地。
(二)推進城市土地整理,鼓勵合理利用地下空間
土地整理應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目的,體現城市土地整理的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城市土地整理應充分調動政府,普通業主等社會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可以試行地下空間有償使用。
(三)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單位土地上的產出率
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其經濟發展從土地利用的粗放到集約利用轉變時采取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土地資源的少投入多產出。建立集約用地考核評價制度,通過優化功能布局,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的整體效益。同時借助科學創新,改變觀念,積極尋找適合各地的多維利用土地資源的道路。這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應建立規范的土地市場,盤活存量土地,利用土地的置換等手段來最大范圍的發揮土地利用
土地可持續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實際運用,包括土地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等內涵??沙掷m利用發展是土地集約利用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依據。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又是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