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光
摘要:財務風險作為一種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進行經常性財務分析,防范財務危機,建立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財務風險控制。
關鍵詞:企業 財務風險 原因 對策
現代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財務風險隨著企業外部競爭的加劇應運而生。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健全的情況下,財務風險更是企業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對企業來說就尤為重要。然而現實中無論理論界還是實踐工作中都片面地強調了如何有效地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卻忽視了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最基本的認識。
一、財務風險形成原因
1、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
宏觀環境的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又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例如:匯率風險。如企業借有2000萬日元的債務,當時美元與日元的比價為1:200時,企業的負債為l0萬美元,如果美元貶值,比價變為1:100時,企業的債務就相當于20萬美元,由此導致負債的增加,形成財務上損失。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如果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必然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2、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弱
企業在債務融資后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較差、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這些都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變成現實,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率偏高。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金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F階段,企業大部分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從國有企業財務結構來看,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問題。因為當企業生產規模擴張過快、流動資金嚴重短缺時,必然會向銀行借入資金。借入的資金將會產生借款費,這些費用與還款的壓力有時就會構成一定的財務風險。再者由于生產的需要與流動資本的限制,在生產規模擴張時必然占用供貨單位的資金,造成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當供方索債緊迫時,也會給本企業造成財務風險。
3、企業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規范性
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導致各種不同財務風險的產生。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法律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是企業所無法控制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因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增大了企業風險產生的可能性。企業在不同成長與發展階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也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則說明企業處于初創階段,此時企業經營風險高。有投資需求且融資能力差。另外,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問接的財務風險。
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對策
1、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范,首先必須準確、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講,從盈利能力角度來看,營業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從而獲利能力越強;成本費用率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控制得越好,獲利能力越強;總資產報酬率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獲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否則,相反。從償債能力考察,流動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資產負債率一般情況下不應高于50%,而國際上通常認為資產負債率等于60%時較為適當。
2、進行科學合理的可行性分析
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投資決策的成敗往往關系到企業的生存死亡.而作為投資決策的初始階段.可行性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企業作了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對投資時機、投資對象、投資規模投資合作伙伴投資市場需求.投資的資金供應能力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那投資也可以說成功了一半。首先.必須進行市場調查,收集豐富的市場信息.特別是在企業將對另一企業進行投資收購時不能只僅僅看其報表上的數據,或者聽信被投資企業的一面之詞,必須對被收購企業進行多方面、深層次的調查和分析,以防被收購企業和中介評估機構聯合起來.共同欺騙投資方企業,使得投資方遭受收購報表陷阱。其次企業應該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對企業投資的具體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進行合理的評價與預測.充分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據此進行投資決策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3、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構筑防范財務風險的屏障
(1)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
要抓好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確保財務風險預警和監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要明確企業財務風險監管職責,落實好分級負責制。建立和規范企業財務風險報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動性分析、季度資產質量和負債率分析及年度會計、審計報告制度,完善風險預警系統。四是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資產評估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在財務風險監管中的積極作用。
(2)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需建立實時、全面、動態的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財務預警系統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該系統不僅應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還應包括企業經營中諸如產品合格率、市場占有率等指標,一旦發現某種異常征兆,及時采取應變措施,以避免和減少風險損失。
三、總結
公司財務風險在任何時候,任何背景下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存在著?!敖鹑诖篦{”索羅斯有句名言:“沒有風險就不能稱之為事業,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風險,給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財務活動的風險程度遠遠超過以前。它在給公司經營活動造成威脅和壓力的同時又給公司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因此,公司對于財務風險和風險危機要有清醒的認識,公司要有監測風險的機制和應付化解的措施。惟有如此,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翟存根.試論企業的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會計之友(中),2006,(06)
[2]楊彥昌,張松丹.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6,(05)
[3]周列平.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當代經濟2007,(05)
[4]楊成賢.新編企業財務管理百問百答[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