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蓮1 李 濤 張立紅
摘要:在美歐發達國家,創業教育已作為一個項目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創新與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大學應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和培養,以提高大學生發現商機,進行創業的能力,增強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力。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教育 創業傾向
創業教育在美、英等發達國家已深受重視,發展頗具規模,并已經成為共識。早在1967 年, 百森[1]就在全球第一個推出了研究生創業教育課程。百森商學院[2]的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全力幫助學生發展“創業式的思維方式、進取心、靈活性、創造力、冒險的愿望、抽象思維以及視市場變化為商機的能力”。 截止到2005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課程,并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和研究體系[3]。美國硅谷大批“學生”企業的創立和成功創業有力促進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創業教育已成為一個創業教育項目(Entrepreneurship Program),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4]。在英國至少45%的大學開設一門或多門創業教育課程,而且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在我國,2002年4月,教育部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院校確定為開展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后,又有一批高校開設指導學生創業的課程和培訓,創立自己的創業教育模式[6]。如:復旦大學的“團隊精神培養——畢業生創業指導— 創業團隊—創業過程”的扶植模式。青島海洋大學的“多種培養目標模式”、“多種培養規格模式”和“多種培養過程模式”的“三多”人才培養格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創業管理培訓學院,開設創業管理課程,設立創業基金的教育模式,等等,都推動了我國創業教育的不斷發展。
為了促進創新與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加大對學生有針對性的素質教育,通過學生關于創新與創業過程的思維訓練,以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相關的基礎知識,提高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方面的基本能力,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業這一事物的理解以及他們的創業傾向等基本情況,特對在校大學生善于創業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抽樣調查,并初步分析如下:
1、問卷調查結果統計
通過對與在校大學生相關程度較高的八個問題,進行了抽樣學生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與統計結果如下:
在“你對創業這一事件是否了解”的問題中:一般了解的人員占64%,不了解的人員占32%,很了解的人員占4%。在“你認為社會上的創業事跡對你有是否有影響”的問題中:很大影響的占32%,部分影響的占60%,基本沒有影響的占8%。在“你認為最佳的創業時間”的問題中:大學時代的占15%,工作一段時間的占57% ,各項措施比較配套后的占28%。在“你認為當前創業最大的障礙”的問題中(多選):選知識和技能不足的占49%,經驗和社會關系不足的占57%,資金不足的占40%,缺乏好的創業項目的占23%,缺少合作者的占4%。在“如果你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你將怎樣做”的問題中:放棄創業的占0%,等待二次機會的占4%,總結經驗、尋找二次機會的占81%,說不清楚的占15%。在“大學畢業后,你會不會考慮自己創業”的問題中:會的占81%,不會的占13%,自己不創業但支持創業的占9%。在“你認為我國人們創業激情不足的原因”的問題中:國家政策不明的占11%,傳統思想束縛的占58%,家庭親人反對的占9%,其它的占32%。
2、統計結果分析
(1)、在校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業這一事件不了解的人員占32%,比例較大,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中學時代的學習生涯由于太注重校園內知識的學習,與社會接觸較少,這一部分人應及需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情況。有64%的學生對創業有一般的了解,說明大部分學生除了搞好知識學習外,積極地了解社會的發展,有較強的創業潛力,這部分人應加強創新與創業基本理論與技能的學習,為今后的工作和創業打下基礎。
(2)、社會上的創業事跡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的占32%,說明這部分學生能深入地了解社會,具有較強的意愿,在外界成功事例的影響下,比較容易走上創業的道路,他們需要在校期間掌握有關創業的知識與技能。而部分有影響的占60%占大多數,說明在校在校學生還沒有感知到創業的重要性,還沒有將自己的發展與自己的創業聯系起來或聯系不緊密,需要通過創新與創業教育來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業潛能。
(3)、在最佳創業時間的調查中,選擇大學時代的有15%,這少部分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創業欲望,想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基礎上,提前嘗試創業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經驗的總結,他們在掌握創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更多的是需要創業技術的掌握和過程的指導。選擇工作一段時間的占57%,這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從事創業這一事件的慎重,在積累經驗和掌握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業,有利于提高創業的成功率。而選擇在各項措施比較配套后的人員占28%,比例較大,他們則對創業比較保守,這樣容易推動創業機會,需要在教育中激發創業潛能,改進他們的觀點。
(4)、在當前創業最大的障礙中,選知識和技能不足的占49%,經驗和社會關系不足的占57%,資金不足的占40%,這部分人對創業這一事件比較了解,基本知道了進行創業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也認識到了知識和技能和經驗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說明對在校大學生要加強創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為畢業后的創業打下基礎。
(5)、如果第一次創業失敗了,總結經驗、尋找二次機會的占81%,說明學生在對創業的認識是到位的,認識到了要做一件事情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要具有頑強的精神和拼搏的毅力,學校就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教育培養,提高他們分析問題,把握機遇的能力。
(6)、大學畢業后,會考慮自己創業的占81%,沒有學生選擇放棄創業,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業意識與創業傾向,另一方面說明學生在校期間就意識到了社會的競爭是比較殘酷的,預先感知到了就業和生活的壓力,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創新與創業思想的引導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7)、在我國人們創業激情不足的原因中選傳統思想束縛的占58%,說明我國人民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較嚴重,要打開全民創新與創業的新局面,要解放思想,積極模仿相關創業案例,通過學習的應用創業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我國人民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
3、結論
通過調查與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在校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知識的能力強,具有明顯的創業意識與較強的創業傾向,對他們進行創業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在校大學生對于創新與創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還較缺乏,課程設置與建設要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以知識為基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創新與創業基本素質培養,提高發現問題、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提高把握市場商機、利用商機、創造效益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堅強毅志。
(3)、創業的思想認識還不足,思想束縛較嚴重,還需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我國創業事業的發展,由“為工作而就業”傳統的就業模式向“以創業促進就業”的現代就業模式轉變,提高就業率和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向東春,肖云龍. 美國百森創業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 現代大學教育,2003.(2):79-82.
[2].陳浩凱,徐平磊. 印度和美國的創業教育模式對比與中國的創業教育對策[J]. 中國高教研究,2006.(9):45-48.
[3]常建坤, 李時椿. 美國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J]. 2005年12月28日16:47, 人民網. http://edu.people.com.cn/GB/1055/3982817.html.
[4]Katz,J.,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