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兵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在當今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信問題新情況,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夠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創新 途徑
創新是21世紀的時代特征,江澤明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間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敝袊尤隬TO后。國家間的交往日益密切。我國經濟。教育。科技等方面面臨著許多壓力。唯有創新才能緩解壓力。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方面。同樣面臨著創新問題。我們必須改變觀念。對原有方法加以改進和創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義
方法中國古代稱之為方術,方略。指為達到預期目標所采取的手段或方法。列寧在《哲學筆記》中也贊成黑格爾在《邏輯學》中的觀點:“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體方面的手段。主體通過這個手段和課題相互聯系。
概言之,方法就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偉達到預期目標所采用的方法或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蛘呤撬枷胝谓逃邽檫_到一定目標對手教育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就是對現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手段進行創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歷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歷來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它的主要職能是服從和服務于黨的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黨的歷史時期一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必須創新與黨的歷史任務相適應。在今天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黨的中心任務的轉移,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大力宣傳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實效性,切實服從和服務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是國際、國內環境的要求。a.國際上,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處在一個國際社會交往頻繁、相互影響不斷增強的環境中。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人權,民主,宗教等問題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因此如何抵制腐朽思想對我國人民的侵蝕,成為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b.在國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市場經濟中的不利因素: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由于經濟利益多元化,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出現了問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思想進行了腐蝕。面對種種新問題,光靠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行的,因此,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同時,得大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改變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種種滯后現狀的迫切要求。社會的向前發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密切關注社會現實,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當今社會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難免出現落后于現實與實踐,跟不上時代變化和要求的現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顯現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前許多人對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視,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基本的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質,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之甚少,缺乏理論研究和切身實踐,生搬硬套的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人們進行“強硬灌輸”。在教育方法上形式過于單一、枯燥,落后于時代要求,結果嚴重影響了教育效果。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須不斷探索新方式、新手段,實現自身的現代化,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說服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最基本的原則。沒有針對性,方法的創新就是盲目的。方法創新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改革和創新那些長期沿用而不適應新世紀、新形勢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二是:根據當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的摸索和創造出適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手段。
(二)實效性原則
實效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關鍵性原則。它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的基準和標尺。提出和創造一種方法,不能以主觀認識的新舊作判斷,只能以其是否真正具有創意、是否產生實效來判斷。以實效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創新的原則,不僅可以判斷這種創新是否具有意義和價值,而且還可根據實效的大小度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程度的高低,達到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效果的量化評估。
(三)能動性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雙方處于一種不斷變化,不斷調整的狀態。為了適應思想政治教育的這種特點,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時,必須著眼于調動和發揮被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和引導被教育者增強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責任感,不斷提高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可行性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應當遵循可行性原則。經過改進和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務必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將可行性原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原則,是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的要求和體現。
(五)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原則
在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黨創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形成了優良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這些寶貴的財富應予以繼承和發揚。只有在繼承和發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做到創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斷創新。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途徑
(一)傳承和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其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整套的教育體系,它們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有些方法至今仍有很強的生命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顯得有些滯后。因此,必須賦予其生機和活力,使其適應時代要求。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創新:一是轉變灌輸理念。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為中心的觀念,代之以受教育者為主體的觀念;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式灌輸;變強硬式命令灌輸為輸導啟發式灌輸。二是更新灌輸內容。灌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原理,更要灌輸創新的理論內容。灌輸內容應與時俱進,富有時代特色和現實感召力,能解決人們思想和現實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二)加大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堅持顯性教育方法主導地位的基礎上與隱性教育法相結合。用隱形教育方法之長補顯性教育方法之短。推動顯隱兩種方法相互依存、齊頭并進。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應當更具有自然性和隱蔽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三)發揮網絡優勢。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以網絡為載體,針對網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一個重要趨勢。在網絡載體上展開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其它途徑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a.平等式交互由傳統“硬性灌輸”改變來的,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空洞、乏味的教條傾向,有利于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實效。b.利用網絡虛擬具體事物、場景及過程。通過情景感知促進人們對具體事物和過程的理解。它采取生動形象的語言、電影、電視等寓教于樂,使受教育者身臨其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下去。c.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接受教育。改變了傳統課堂式、會議式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這種現象。
(四)借鑒心理咨詢法。雖然心理咨詢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但它卻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借鑒和補充?,F代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人,人的行為不單受思想、立場、觀點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還受感情、意志、個性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心理咨詢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受教育者的心理、行為進行分析。因此將心理咨詢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更好的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也是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途徑。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素質,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探索創新方法,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方法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曉群.《試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原則》
[3]程文.《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思考》
[4]鄭永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