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吳云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胃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消化內鏡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食管胃靜脈曲張學會名譽主任委員,本刊顧問
李先生今年42歲,浙江人,平素健康,長期從事茶葉生產及銷售工作。今年初的一天,李先生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嘔出大量鮮血,然后又排出多量黑便。經當地縣中心醫院搶救后,病情逐漸穩定。后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賁門腫瘤。醫生告訴他,腫瘤的范圍很大,從賁門口侵犯到胃底部,建議立即手術治療。林先生很納悶,自己年紀不大,平時也沒有胃病,怎么會得腫瘤呢?
抱著試一試的心情,林先生來到上海瑞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醫生在詳細詢問病史之后,建議他復查胃鏡。這次的檢查結果讓林先生一家驚訝不已:他胃里的腫瘤不是癌,而是曲張的胃底靜脈!不過,躲過一劫的林先生又納悶了:胃癌怎么突然變成了靜脈曲張?胃里的靜脈怎么會曲張成團的?萬一靜脈破了,造成大出血,豈不是有生命危險?
醫生釋疑:酷似胃癌的胃靜脈曲張
胃靜脈曲張大多由肝硬化所引起。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長期飲酒等原因導致的肝硬化,一般首先在食管部位出現數條、條索狀的靜脈擴張,形態為迂曲蛇形或結節狀。許多患者因門脈壓力增高導致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而就醫。胃鏡檢查能明確診斷食管靜脈曲張,但由于部分(約5%)肝硬化患者可以沒有食管靜脈曲張,僅有形狀各異的胃靜脈曲張,甚至表現巨大、孤立性胃底靜脈曲張,形態上酷似胃癌,胃淋巴瘤等,故非常容易被誤診。有的患者甚至在接受內鏡檢查、鉗取活組織時,因靜脈破裂而導致大出血的發生。此外,部分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腫、胰腺癌等)也可產生孤立性胃靜脈曲張。
胃靜脈曲張的主要危害是容易出現致命性大出血。cT、B超,特別是CT門脈血管造影術(CTA)可幫助明確診斷。對此類患者,除內科保守治療外,內鏡下人體組織黏合劑注射治療也是一種常用的療法。這種方法類似于“快速澆注鋼筋混凝土”,通過向破裂靜脈內注入黏合劑,迅速封堵血管,一般數秒鐘內即可有效控制出血。外科斷流術和分流術盡管不能根治肝硬化門脈高壓,但能控制靜脈曲張,使患者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