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華
摘 要:農作物秸稈是人類重要的可再生資源,我國每年有5億噸秸稈被焚燒或廢棄,開發利用秸稈資源,已成為農業生產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新焦點。分析了農作物秸稈利用技術,當前開發利用秸稈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未來充分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的基本途徑,并提出了開發利用的對策。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S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4-0017-02
1 引 言
農作物秸稈是人類重要的可再生資源,是畜禽飼料的有效供給資源,同時也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源。我國每年生產7億多噸農作物秸稈,但僅有30%左右被作為造紙業、建筑業及手工業的原料利用,5億噸秸稈被焚燒或廢棄,不僅浪費,而且污染環境,使土壤礦化,甚至帶來其他社會損失。因此,進一步開發利用秸稈資源,已成為農業生產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新焦點,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也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
2 農作物秸稈利用技術
2.1 秸稈飼料化技術
農作物秸稈所含營養成份低,蛋白質含量僅為3%~6%,但粗纖維含量高達31%~45%。用秸稈養畜,實現過腹還田是一種綜合效益較高的生產模式。既解決了養畜的飼料問題,促進了農村畜牧業的發展,又實現了秸稈的間接還田,促進生態良性發展。秸稈飼料化技術包括:
(1) 直接粉碎飼喂技術。利用人工、機械、熱、水、壓力等作用,通過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使秸稈破碎、軟化,從而利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加工方法。
(2) 青儲飼料機械化技術。在大田收割后,直接把秸稈和留茬用機器打入田中作肥。
(3) 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選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適宜的條件下,分解秸稈中難以被家畜消化的纖維和木質素的一種技術方法。
(4) 秸稈氨化技術。利用某些化學物質來處理秸稈,是打破秸稈營養物質消化障礙,提高家畜對秸稈利用率的一種技術方法。
2.2 秸稈養殖蚯蚓技術
將秸稈經過粉碎堆制處理后,作為蚯蚓餌料飼養蚯蚓。蚯蚓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粗蛋白,不僅可用來補充畜禽蛋白質飼料的不足,還可入藥。實踐證明,25~30kg秸稈餌料可飼養出1kg鮮蚯蚓,并可獲得17~21kg蚯蚓糞。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機質、腐殖酸、氨、磷、鉀、氨基酸等,是植物生長最需要的養料。
2.3 秸稈作為基料生產食菌技術
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產基料的來源,且價格低廉,解決了因棉籽殼等基料日漸緊缺且價高而影響食用菌生產的問題。秸稈生產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菌體蛋白飼料,既能作為飼料過腹還田,也可作為優質的有機肥直接還田。
2.4 秸稈還田技術
將秸稈通過機械或生物性處理后直接還田方法有:① 將秸稈覆蓋或粉碎直接還田。② 利用高溫發酵原理進行秸稈堆漚還田;③ 秸稈養畜,過腹還田;④ 利用催腐劑快速腐熟秸稈還田,在秸稈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劑及適量的氮肥和水,再經高溫堆漚,可使秸稈腐熟時間提早15~20天。
3 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3.1 政策宣傳不到位
雖然農業部下發了禁止焚燒秸稈的通知,但是,很多地方將措施落實在文件上或者口頭上,沒有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農民對焚燒秸稈的危害性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要想使焚燒秸稈現象不再發生,加大宣傳力度非常必要。
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者是廣大農民群眾,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綜合利用的意義,同時,加強技術培訓,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下鄉宣傳、指導,逐步把秸稈綜合利用轉變為農村群眾的自覺行動。
3.2 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力度不足
秸稈作為飼料的缺點是消化率低,秸稈氣化中的焦油問題,高效生物有機肥工業化生產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及國產化問題,秸稈飼料的優化配制等等問題也有待解決。要提高秸稈綜合利用對農民的吸引力,當務之急就是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創新。
3.3 監督、管理和綜合利用指導的協調統一還有待加強
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多、層次多,需要科研、推廣和管理各相關部門之間密切配合,采取經濟、行政等各種手段以“堵”和“疏”相結合的方法加以落實。
3.4 有待形成大規模產業化經營的格局
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方法并沒有得到深入普及,應引導農民以科技為依托、市場為導向,探討新的運行機制,把利用秸稈資源產出各種副產品的單獨過程加“環”組“鏈”,逐步實現貯、養、加、銷各環節的有機銜接,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4 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的基本途徑
(1)加強秸稈利用科普推廣。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開展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等知識的科普推廣,不斷提高對秸稈飼料、肥料、燃料和原料價值的認識,增強農民對焚燒秸稈的危害性和秸稈綜合利用的科學性的認識,為秸稈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推廣生態化種養結合模式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這種方式是將秸稈飼料化技術、還田技術和能源技術組合配套起來的一種綜合利用技術。
(3)科學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作物秸稈品質。一是要加快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建立起完整適用的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二是要從作物育種入手,選育出籽實產量高、質量好且秸稈飼喂價值高的糧草兼用新品種。三是要加快可以利用秸稈的草食動物(牛、羊、馬等)的發展,培育具有高繁殖、耐粗飼、生長快的優良畜禽品種,擴大飼養規模。
5 推進秸稈開發利用的對策
(1)抓點帶面,加強引導。解決秸稈綜合利用是關系到農民增收、優化生態、保護環境等多方面的一件大事,應當加強引導和扶持,抓點帶面,梯度推進,樹起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典型和樣板,讓農民看到效益,感到實惠,主動參與進來。
(2)政策扶持,措施到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社會生態效益高、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要在政策、項目、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3)加強技術與市場的服務體系建設。農機部門和其他農口部門要加強聯系與協調,建立農機與農藝相配套的種植模式,建立秸稈飼料與畜牧養殖業相結合的互補產業結構,從而建立以農機協會為紐帶,以鄉鎮農機服務部門為依托,以“三大戶”(農機大戶、種植大戶、養殖大戶)為基礎的農技推廣新體系。
(4)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重點引導發展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免耕、秸稈收獲粉碎還田、秸稈青貯、秸稈顆粒飼料和壓塊飼料加工、秸稈氣化、秸稈栽培食用菌、秸稈有機肥加工、秸稈工業品加工八大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5)大力培育秸稈加工龍頭企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資源優勢,先培育一小部分龍頭企業,從小到大,以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秸稈加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