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4-066-01
摘要:數聲樂教學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培養學生藝術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活動。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是否合理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規律;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聲樂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全面的文學和音樂素養,還必須精于教學之道,善于研究聲樂教學的規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就如何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要遵循教學規律
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即循序漸進的規律進行教學活動。也就是遵循有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客觀規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目的要明確,今天的教學內容與要求,應該作為明天教學所講授內容的基礎,而明天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又應該是今天所講授內容的延伸和發展,必須做到每一堂課能承上啟下和前后呼應。
二、繼承傳統示范性的聲樂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聲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特殊的藝術就需要有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示范”是聲樂教學的一個主要教學環節,是老師的教學行為,是實施聲樂教學的最重要的教學過程,是實施教學的主要活動。在示范過程中老師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講述教學基本問題和教學內容;二要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起到教學示范表演的作用;三要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技能和歌唱技巧的訓練;教學示范可以是老師親自上課。也可以采取播放錄像的方法,對要訓練的技能進行示范。科學合理的示范,不僅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作品表象,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
科學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也是教學方法中的一門藝術。同樣是在上聲樂課,不同水平的教師會有不同的課堂效果。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首先應該熟悉教學大綱與教材、掌握每一節課的訓練意義和方法,要對每一堂課的每一環節,如練聲、歌曲、節奏、停頓、高潮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設計。明確每一堂課的訓練目的和意義,并確定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這些都要靠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來進行。
1.教學過程要民族化、個性化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指出:有利于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只有自由的思維者才可能進行教學創新。首先應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聲樂教師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心理接觸,而不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威嚴姿態面對學生。其次,建立課堂民主氣氛。教師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角色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情緒,在輕松的心理狀態下歌唱。最后,鼓勵個性化處理。歌唱是一種二度創作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文化素養,理解能力、嗓音條件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演唱個性和審美個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維護其主體地位。
2.教學手段現代化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進先進的教育科學技術,能有效改善傳統聲樂教學模式中勞動強度大的現狀,并且盡量減少主觀因素,使教學更加直觀。例如,利用電子數碼器材,使學生能親耳聽到自己訓練或演唱時的聲音,親眼看到聲音的波形和同步的五線譜,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聲音調整,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若條件允許,教師可以把上課的情況進行錄音錄像,并讓學生課后觀看練習,使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不斷優化教師素質
實施創新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教育的競爭本質上是教師素質的競爭。教師要進行創新教學,首先要觀念新、知識新、富有創新精神。實施聲樂創新教學的過程,也是要求聲樂教師不斷優化自身素質的過程。聲樂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倡導民主教學,開拓多樣化教學模式,學習現代教學手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魅力,做一名德才兼備、“技”“藝”兼通、教研相融的聲樂教師。
四、聲樂教學的幾種方法
聲樂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條件,其教學形式和方法是多樣化的。一般說來可以用如下幾種。
1.演示法
“演示法”是老師親自或者利用多媒體系統,把要傳授的內容和技能通過音像作教學示范。如:在訓練“歌唱呼吸”技能時,首先老師把有關方面的理論和呼吸系統生理結構圖通過讀媒體圖文并茂的顯示出來。然后,利用動畫片的形式將歌唱呼吸運動圖在屏幕上演示。再播放幾列錯誤的和正確的歌唱呼吸演唱實例。最后,老師對歌唱呼吸原理和練習方法進行分析總結,或者以學生為對象進行呼吸訓練。這樣,既可讓學生迅速正確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呼吸系統的生理結構,同時,掌握正確科學的練習和教學方法。
2.學生自主學習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自主學習是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愛好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承擔起“導師”的職責,對學生的學習、科研和課外活動給予全面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特點、能力,為學生提供閱讀書單、曲目庫,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會給聲樂教師帶來更大的壓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導師”不僅要上好課,還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對其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與藝術修養。
3.賞析法 “賞析法”也就是聲樂鑒賞或者優秀教學實例鑒賞。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聲音概念和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科學的評價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豐富的音樂內涵和較高的音樂素養。
綜上所述,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貫穿于聲樂教學流程的整個過程。充分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組合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就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對聲樂理論及其他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從而造就既具有較好的演唱水平、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教學能力的能夠勝任中等學校音樂教學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羅依琪.聲樂藝術與實踐.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2]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中國民族聲樂教材(1-3).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歌唱與聲音訓練(音樂論叢五).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