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對香港經濟的沖擊逐步顯現:經濟出現季度負增長,失業率大幅攀升,各行各業不景氣,香港經濟已步入“寒冬”。對于百姓而言,有工開才有收入,才能生活,因此,保障就業已成特區政府當前施政的重中之重。
失業率創新高——就業市場的“利空”消息不斷
灣仔稅務大樓34層,勞工處東港島就業中心里人流絡繹不絕。“以前我還希望能找到月薪1萬元(港元,下同)的工作,現在目標一路降低,若能得到這個7000元的職位就算很好了。”家住香港灣仔的何先生說。何先生做過多年地產經紀。自去年10月被解雇后,投了40多封求職信都石沉大海。
金融危機下,企業裁員潮不斷。2月17日,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失業率為4.6%,較去年10至12月攀升0.5個百分點,總失業人數15.7萬人,新增失業人口1.6萬人。失業率創27個月以來新高,裝修及保養業、運輸業和制造業是“重災區”。
與此同時,雇主招聘意愿持續疲弱,勞工處1月份收到私人機構的職位空缺,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5.1%,較前一月大跌26.9%。日益收縮的就業市場上,大學畢業生爭當餐廳侍應,闊太太放下身段當收銀員……就業市場的“利空”消息不時見諸報端。預計到年中失業率可能會高達6%。
財政花大錢——今年可創造超過6萬個職位
政府及有關公共機構斥資10億元,推行一項為期兩年的“樓宇更新大行動”,維修全港1000幢破舊樓宇,資助舊樓業主至少八成費用。可開創1萬個就業機會;預留1億元,協助相關機構在未來3年籌辦文化藝術和體育盛事,創造約2800個職位……2月25日。在香港特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斥巨資創就業成為一大亮點。
原本在2011年才進入開工高峰期的十大基建工程,正加速推進:港珠澳大橋主橋初步設計正式招標、廣深港高速鐵路開始詳細規劃……個個都力爭提前上馬,以舒緩基層就業壓力。從開工到完工,這些工程可創造25萬個就業崗位,占香港總就業人口的7%。
立馬可施工的中小工程更是保就業的“及時雨”。今年第一季度,66項政府中小基建工程開工或招標,將增加就業崗位1.24萬個。通過加快大小基建工程、招聘公務員填補現有空缺及開設臨時職位,特區政府可在今年提供超過6萬個職位。
正如行政長官曾蔭權所言,“在這個極具挑戰的時刻,我會盡量利用政府手上的資源及工具去創造就業機會。”
增加培訓名額和實習崗位,也是保就業的重要措施。今年,雇員再培訓局將提供最少14.3萬個培訓名額,較去年增加2萬個,失業、失學或收入為7000元以下的雇員學費全免。特區政府還將推出“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安排有興趣的畢業生在本地或內地企業實習,為期6至12個月。特區政府撥款1.4億元,為畢業生實習提供津貼并支付相關費用,預計有4000名畢業生受惠。
多管齊下——拓展渠道促就業,方式靈活多變
面對金融危機,政府于2月在灣仔新設飲食業招聘中心,面積150平方米,可同時進行5場招聘會,容納60位求職者;展示板上,侍應、廚師、收銀等各工種的空缺信息一應俱全。
“這里集中處理飲食行業的空缺,可安排面試,盡量縮短人們的失業期。”飲食業招聘中心負責人說,到現在為止,只有1天沒有企業來這里招聘,“有時候連我們的辦公室也被征用了。”
勞工處專設的就業互動網站更是求職者獲取空缺信息的重要渠道,每天有2000多個私人機構職位空缺發布。1月份,勞工處還開設“特別就業服務”網頁,專為被裁員工提供工作機會。
中小企業雇用了香港超過半數就業人口,正是“保企業”的重心。去年11月,特區政府設特別信貸擔保計劃,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七成擔保。
政府還靈活運用土地資源,以優惠出租官地的方式幫助私人機構。1月2日,特區政府推出1000幅空置地皮,以優惠價格出租給私人機構。舉辦任何可以提供就業的活動,非營利機構更可以象征性的“1元”承租。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副地處港島中環黃金地段,占地逾1.3萬平方米,市值金超過1500萬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