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沖森
下鄉運動如火如荼,各路廠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希望能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中,為自己打開一片廣闊的大市場。
農村市場,已被認為是企業在中國國內的下一個主戰場!
許多有條件的企業早已開始在農村市場著力,國家對家電等行業的政策扶持,更助推了企業下決心從速進軍農村市場的進度。
農村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一早先已扎根農村的企業,勢必面臨更為強勁的對手和更加激勵的競爭;而那些原先只在一二級市場征戰的企業,農村市場尚是一個陌生的新疆域,面臨很多困惑和問題。
《經理人》推出這組策劃,通過對6大代表性行業知名企業下鄉策略的探究,意在為各類企業的農村征程提供思路和鏡鑒,讓他們避開誤區,少走彎路,勇往直前。
消費升級帶來營商契機
既然農村市場被大小企業賦予了很大想象空間,那農村市場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中國農村消費正在進入全面升級階段,但現在只是開始!”
具體說,農村市場全面升級表現在以下3大方面——
城鄉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在改變。農民的見識遠多于前人,不少人早已走出農村,這為一些企業順利走進農村市場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因為農民知識的增多可以減少企業培育市場的時間和精力。
品牌意識在覺醒。農村的消費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企業間的競爭也由此變得更加激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接受采訪時說:“農村消費需求正呈現出城市化趨勢,一些新的消費點正在形成。”農民對商品品牌意識和要求的提高,將促使整個農村市場消費行為的極大變化,這不僅有利于壓縮偽劣產品充斥農村市場的空間,而且有利于凈化農村市場的消費環境,更便于正規廠商施展拳腳、正常競爭。
產品升級換代加快。張元紅認為,消費品種類日漸豐富,農村的產品需求升級換代在加快。他還告誡說:“企業要保持產品的先進性,不要認為農村會喜歡城里淘汰或者比較落后的產品。否則,他們會最終拋棄你。”這要求下鄉企業適時調整戰略思維和產品策略,拋棄對農村市場原有的成見和偏見。趕快拿出更新更好的產品去迎合和滿足農村市場出現的新的需求。
下鄉一事不簡單
農村市場蘊涵著很多機遇,但企業開拓農村市場時所遭受的諸多挑戰也不能小覷。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所言:“下鄉一事并不簡單!”具體表現在——
渠道嚴重制約,服務下鄉難。很多企業原來主要耕耘城市市場,對農村市場的經營態度是順其自然,甚至根本就沒放在心上。現在便陷入因缺乏銷售網點而空有一腔熱血的尷尬中。
以城市需求設計的產品并不適合農村市場。張元紅說:“在產品設計上,針對農村市場的需求,企業做得還很不夠。設計產品要考慮農村特點,但過去大多數產品都是以城市市場競爭的需求為基礎來設計的。”因此,企業要明白:農村市場不是城市市場的簡單延伸。要成功下鄉,就要調整產品研發思維,深入農村市場去了解其最真實的消費需求。
成本與收益的困惑。市場競爭加劇,加上下鄉產品本來利潤就有限,導致經銷商積極性受挫,同時,企業開拓農村市場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廠商在農村市場會遇到成本與收益的困惑,但要想獲得市場認可。一定要堅持高性價比,即使是市場開拓前期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在最初的農村市場運作過程中,企業還可能遇到與零售網點、消費者之間建立互信的問題。企業應堅持高性價比和通過營銷手段,逐步在農村形成良好的口碑,進而形成良性的市場推動力量。
老經驗不再適用,新經驗又未成型。不少下鄉企業正面臨這樣一種狀態:城市經驗無法照搬,面對農村市場只能從頭開始——企業若簡單地把城市市場的營銷策略移植到農村市場去,將陷入危險境地。顯然,一些企業已經出發,但對農村市場的拿捏卻還處于磨合期,對農村消費者并不全面了解。不少企業下鄉準備遠遠不夠,甚至有些倉促上陣之感。
盡管農村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但不少企業依然感覺農村市場似乎已觸手可及,對此充滿無限期待。事實上,前幾年下鄉的企業,失敗者不在少數。因此,企業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下鄉策略,借鑒先行者的成功經驗,避開農村市場的各類“雷區”和“陷阱”,才可能獲取自己所期望的收益!
農村市場消費特征
購買力分散。農村地域廣闊,農民居住分散,難以形成像城市那樣相對集中的人流和需求。
差異性大。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的農村,對產品質和量的需求有較大差異,即使同一地區內的不同農戶之間也存在差異。
偏重功能性需求。要求產品價格低、實用、操作簡單、耐用,不太注重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精神享受。
品牌觀念較淡。偏于人情消費、口碑消費、攀比消費、節假消費、集中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