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燁
2月底,“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曝光第9批網站名單,但凡有點知名度的網站大多榜上有名。看著這份黑名單,最困惑的恐怕要屬中國3億多未成年人的父母,他們有理由擔心,“網絡污染”將侵害到他們孩子的身心健康。
借著這股整治之風,針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管理的軟件再次成為焦點。在這個領域打拼多年的創秦科技cEO劉秦向《經理人》透露:最近兩個月里,已有三家vc同她商談投資事宜。若不出意外,今年6月份,數百萬美元的投資就將到位。
劉秦對這個市場的前景很樂觀。在與中國網民數量相當的美國,已有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家庭安裝了過濾軟件,屏蔽不健康內容,微軟和蘋果在其操作系統中也都增加了類似功能。中國未成年網民超過5000萬,從趨勢來看,中國的需求和潛力更大,只是還沒有被激活。
大概在四五年前,也就是互聯網剛從泡沫破滅中恢復過來,這個領域曾有過很短暫的繁榮,不少知名企業加入其中,但是,由于互聯網環境、產品和商業模式都不成熟,堅持者所剩無幾。
劉秦坦言,以前的確走過不少彎路,期間不斷反思,讓她對未來有了更強的掌控能力,因此,她將正在研發中的第二代產品命名為“好未來領航者”。在她看來,市場前景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有沒有好產品;二是能否找到可快速擴張的商業模式。
重在設計理念創新
客觀地說,開發針對5~18歲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管理軟件,技術難度并不大,關鍵還在于產品的設計理念。市場現有的產品大多強調家長如何管理,但還沒人提倡引導上網的概念。
以劉秦過去的經驗來看,這類產品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只能生硬地監管。久而久之,造成家長和孩子對立,孩子會想盡各種辦法刪除軟件。因此,劉秦將第二代產品開發定位在“引導上網”。
按5~18歲不同年齡段的需求特征,分別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內容。隨著年齡增長,內容也在變化。比如,向5歲孩子提供故事吧、動畫、益智游戲等內容,給即將成人的18歲孩子,則提供新聞、音樂、百科知識等內容。
除了軟件白名單中篩選好的上千家網站外,其他陌生網站,可確保在兩小時內完成內容審核。每個月,家長都會收到記錄孩子上網行為的報告。家長能清楚知道孩子上網都做些什么、喜好什么,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引導,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同運營商捆綁銷售
當前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賣盒子軟件,男一類是先下載試用,再購買服務。大多數企業都依托互聯網為載體,而劉秦選擇整合資源,與運營商捆綁銷售。用戶安裝寬帶時,將獲贈由劉秦提供的家庭上網賬號,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是否使用,劉秦每月將收取相應的服務費。
借用運營商的網絡,可迅速覆蓋市場,而且成本較低。當然,劉秦會按銷售額一定比例,作為給運營商的回報。劉秦坦言,這個商業模式最核心的部分是數據庫,家長和孩子最終都會成為會員,這個數據庫的信息很穩定、精準,而且數量龐大,其商業價值毋庸多言。據劉秦估算,到今年年底,創秦將積累30萬~50萬付費用戶,明年將進入擴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