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西順等
專家評廣告:現代人慎用殺菌或抑菌產品
譚西順
現在市場上很多濕紙巾、香皂、沐浴凝膠、乳液、洗滌劑、氣霧劑以及地板、墊子、地毯和各種家居用品的清潔劑等,都冠以“抗菌”的名稱。這些針對個人和家庭衛生的殺菌或抑制細菌產品廣告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向人們推銷一個概念: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無處不在,使用抗菌產品可以營造一個健康無菌的生活環境。其實這是利用人們的無知來推銷產品,因為無菌環境并非有利于人們的健康。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度講究衛生以及一味追求無菌環境,會削弱人體免疫力,導致越來越多的耐藥性細菌出現。阿根廷傳染病學專家綜合27份家庭抗菌肥皂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抗菌肥皂不但在抗菌效果上與普通肥皂沒有什么區別,還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增加“幸存”微生物引發疑難雜癥的危險。
醫學專家指出,用普通肥皂洗手足以殺死一些細菌;而過度使用殺菌或抑菌的凝膠、液體和乳液產品,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較強的耐藥性,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殺滅它們。不斷有證據表明,不洗手與感染疾病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手是微生物蔓延、傳染疾病的主要渠道,但用普通肥皂洗手就足以抵御細菌的侵襲。那些液態或被制成肥皂的抗菌產品,對防止醫院、收容所和產房等地域發生交叉感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家用的功效并不高。醫學專家研究了這些抗菌產品大規模使用對家庭產生的影響,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產品的抗菌效力會逐漸降低,還容易使病原體產生抗藥性。
適用于衛生保健場所的抗菌產品對普通家庭來說效果甚微,除非家庭成員中有慢性皮膚病或免疫力低下疾病的患者。盡可能地清潔居室和雙手并沒有錯,但普通的肥皂和清潔劑就能夠有效殺滅潛在的危險病菌。傳染病學專家指出: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患有甲肝和水痘等通過接觸傳播的疾病,那么在家中采取抗菌措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但所有打著“照顧好你的孩子”旗號出現的抗菌產品廣告都是商業性質的,并沒有科學根據。居家時使用水和肥皂來清潔雙手是最好的選擇。抗菌類產品對一些過敏體質的人,還可能導致過敏、哮喘等現象的發生。
一些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我們過度使用抗菌產品,并試圖營造一個無菌環境,那么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周圍會出現耐藥性非常高的細菌。此外,由于當今社會的人們過度追求清潔,人體免疫系統正變得越來越懶惰。因此,請你不要相信那些殺菌或抑菌產品的宣傳廣告,居家消毒用普通產品就好。
有話就說:老人體檢應有始有終
袁慶欒
健康體檢是早期發現疾病的好辦法。但單位為離退休老人進行的健康體檢,筆者多不參加。因為這種體檢往往是有始無終,起不到多大作用。筆者退休前常常被醫院抽去做體檢,如學生體檢、兵役體檢、某種疾病的普查體檢等,這些體檢都有明確的目的。老人體檢也應當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切莫面面俱到,按一套老路子應對所有人;同時應有始有終,莫要走過場。
筆者認為,老人體檢首先應因人因病而異,血壓、血脂、血糖、血黏度異常者,應作CT以發現早期無癥狀栓塞;長期應用阿司匹林預防腦缺血性卒中、冠心病者,應測凝血時間,心電圖、腦電圖、B超也應作為重點。胃鏡、眼底檢查、聽力測試等,也應根據不同人的特點選擇是否檢查。男性中老年人應查前列腺,女性老人應查乳腺……有的放矢重點檢查,既不會浪費醫學資源,而且效果好。
體檢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早期發現疾病的手段。目前體檢多留有一些“尾巴”,諸如心電圖ST段異常、肺部陰影、尿蛋白陽性、肝大、視網膜黃斑變性、主動脈鈣化斑等醫學名詞,一般人難以理解;而且被檢者是否進行后續檢查或治療,體檢單位并不負責。筆者認為。體檢單位對發現的問題要給出明確指示,如需要進一步做哪些檢查、要不要進行治療等。同時,對可疑的問題要一查到底,給被檢者一個明確答復;不宜似是而非,造成被體檢者的心理負擔。
疾病查出來后,治療方案應跟上。是否需要治療、治療是否有實效,體檢單位應負責到底。如視網膜黃斑變性,有什么辦法治療、效果如何、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病情預后等,體檢單位都應當對被體檢者有個交待。
還是那句老話,體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應有始有終,讓被檢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