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近年來,北京市海淀區整合資源,有點有面,著力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去年,相繼成立了由季羨林、侯仁之、蘇叔陽、張繼鋼等“大腕”組成的文化藝術委員會,由總政歌舞團、海淀文工團等57家演出團體組成的海淀藝術團聯盟,召開了以文化為主題的“2008·北京海淀區域發展高層聯席會議”。在政府的引導扶持下,許多民間藝術機構紛紛落戶海淀,各種文化藝術沙龍活動蓬勃興起,在北京西四環外杏石口路還出現了一條“西區藝術A大道”,其中包括已經啟動的擁有32個演出劇場的“中國百老匯”。本期“文化聚焦”,擷取了中共海淀區委書記譚維克一篇即興講話,以及海淀文化委的專訪和剛剛誕生的中華皮影城掠影。花朵雖少,但我們仍可領略到海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撩人春色。
今天召開這次座談會,目的是以文搭臺、以文會友、以文唱戲、以文提氣。區委區政府通過本次會議主要表達兩層意思:一是感謝,對聯盟成立祝賀演出進行答謝;二是會商,共商海淀文化發展大計。去年成立的海淀藝術團聯盟是深化區域合作的一項盛舉,是海淀文化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情,而且在北京市、在全國都具有創新意義。今天在座的各家院團都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專業文藝院團,人才濟濟、大腕云集、實力雄厚,在聯盟的策劃、組建、發展過程中,都積極支持,鼎力相助,特別是在去年12月20日舉辦的2008·海淀區域發展高層聯席會議暨聯盟成立祝賀演出,非常成功。整臺演出主題突出、節目精良、明星云集、大氣磅礴,為區域各大單位、各界群眾奉獻了一臺文化大餐、視聽盛宴,展示了海淀文化的雄厚實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實現了聯盟工作的良好開局。
文化是一種社會形態,也是社會文明,是檔次,是標志,是名片,是形象。從十七大至今,我們為推動海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先后吹響了“三次號角”。第一個是進軍號。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全區上下積極開展學習,研究貫徹落實,吹響了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軍號。第二個是集結號。海淀區的文化資源、要素、人才非常雄厚,通過召開區域發展高層聯席會議及搭建藝術團聯盟平臺,把要素資源、人才實力集聚起來,形成區域單位團結協作的局面。第三個是沖鋒號。除了今天開會研究通過今年聯盟的工作安排之外,今年區委區政府將出臺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規劃》和配套政策,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扎扎實實地推動區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發展需要載體和平臺,文化產業、文化事業都需要,藝術團聯盟屬于文化事業范疇。這是一種嘗試,可能會遇到曲折和誤解,但這不失為一種文化創新和文化創造,不失為文化發展一種大手筆,應該精心呵護、打造、培育、壯大、做優做強這個平臺。具體要向以下四個方向努力:
一是全力打造規劃區域發展平臺。海淀建區以來,從傳統的完全農業區發展為科技大區、教育大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藝團隊數量眾多。最近國務院和北京市又批復海淀園要建設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發展潮流的潮頭。海淀是教育大區、科技大區,但海淀能不能成為文化大區是一個大課題。面對深厚的文化積淀、密集的文化要素、廣闊的文化市場、多樣的文化需求,海淀要以文立區、以文興區,通過海淀藝術團聯盟這個平臺,進一步明確發展規劃,樹立發展戰略,探尋發展路徑,使得文化要素積聚更加集中,文化品牌打造更加突出,文化特色凸顯更加鮮明。

二是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區域文化發展必須立足于民生,立足于區域人民群眾不斷發展變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文化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事情。在當前金融危機、經濟下行的形勢下,今年一季度海淀各項經濟指標受到較大影響,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卻逆勢增長17%,其中文化需求、科技需求、教育需求分列前三位。要充分發揮海淀藝術團聯盟的專業水平,踐行“專業帶業余、演員帶群眾”的理念,通過“先進文化進社區,明星走進百姓家”等一系列活動,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共同讓先進文化進社區、進村鎮、進學校、進企業,走進海淀的千家萬戶。
三是全力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平臺。要充分發揮藝術團聯盟的平臺作用,將區域內外各高水平的文藝團體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加強信息交流、資源交流、人才交流、經驗交流,實現盟內單位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不但可以提高各類文藝團體自身素質和影響力,還可以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區域競爭力。要以聯盟有效運轉為基礎,深入發掘優勢資源,開展項目研究,探索完善合作機制,區委區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持聯盟各單位和聯盟運行工作。今年是60周年大慶,各個院團都將推出一臺臺高水平的精品力作,我們一定前去學習觀摩,同時需要海淀提供什么,我們一定大力支持,互相支持才能更好地互相合作。聯盟要盡快成立和完善秘書處,研討和創建一系列工作機制,制訂合作具體方案,有序推進,爭取實實在在的成效。
四是全力打造區域文化品牌平臺。海淀現階段的區域文化發展太需要品牌,需要特色,需要形象。各個院團的很多演出都是精品,從區域來看,怎么打造是個大課題。精品品牌對外有影響力,對內有凝聚力,在更廣闊的范圍有競爭力。現在文化發展的趨勢是積聚、集群,打造產業集聚區,比如在杏石口這個地方,西區藝術、文化沙龍都有,將來百老匯要進來,按照規劃會有很多劇場,聯盟單位也可以參與。要發揮現代文化產業集聚的特點和優勢,充分利用藝術團聯盟這一平臺,積極利用和參與區內現有的規劃項目,好好策劃,打造品牌。
成立藝術團聯盟就是要“政府搭臺、院團唱戲”,就是要通過文化把海淀的“精、氣、神”提起來。衷心地祝愿各文藝院團取得更好更快地發展,衷心地祝福藝術團聯盟越辦越好。希望我們一起聯手,同心同德,把海淀大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
(本文系中共海淀區委書記譚維克4月21日在中國·海淀藝術團聯盟2009年工作座談會上的即興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