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支金融研究處
2008年11月初央行貨幣政策罕見提出“適度寬松”,在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情形下,銀行貸款大幅增長,年末湖南省貸款余額比上年增長20%以上,高于全國水平。為了弄清信貸供給增加的同時,民間借貸發展情況,我們在全省選取了275戶中小企業和305個自然人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樣本企業和自然人民間借貸新情況、新特點
調查表明,政策的寬松和信貸的增長對民間借貸產生了一定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大幅增加,同期民間借貸相應保持較快發展,樣本企業和自然人2008年民間借貸比上年增長11.3%,企業和個人民間借貸出現一些新情況,具體反映在以下方面。
1.貨幣政策由緊變松,企業民間借貸總量有所減小。2008年四季度以來,金融宏觀調控開始松動,從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到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政策調控的導向促使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大幅增加,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基本得到滿足,85.5%的樣本企業2008年從金融機構獲得了貸款,余額達到19.7億元,比上年增加近5億元(增長30%以上)。由于企業相對容易獲得貸款,樣本企業80%以上的資金需求由金融機構解決,致使企業民間借貸相應減少,2008年樣本企業民間借貸累計借款4.8億元,比上年下降8.1%。相反,個人借款需求40%以上依賴民間資本解決,樣本自然人2008年民間借貸余額比上年增長48.2%,可見信貸政策松動并不是針對個人,主要是增加了企業貸款。
從民間借貸來源看,企業和自然人民間借款大部份來自個人,2008年樣本企業85%的民間借款來自個人(包括企業職工個人),樣本自然人75%的民間借款來自親戚朋友,近60%的企業向個人借款,47.5%的自然人向親戚朋友借款,說明個人資金仍然是民間借貸的主要來源。
2.貸款利率由升到降,民間借貸短期利率上升、長期利率下降。2008年4季度以來,央行連續四次降低利率,目前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5.31%,在銀行貸款利率下行的同時,民間借貸利率走勢出現分化,即期限越短利率越高,期限越長利率則越低。與2007年比較,2008年樣本企業63.4%的民間借貸發生在6個月-1年期,年利率在21.24%以上的增加2.65倍、在5.31-21.24%之間的減少0.52倍,說明此期限內民間借貸需求較大,利率隨之趨高。13.9%的民間借貸發生在6個月及以下期限,其中年利率在19.44%以上的增加4.8倍,較低利率的民間借貸金額變化不大。22.7%的民間借貸發生在1年期以上,年利率在5.76%以下的增加15.5倍、在23%以上的減少0.73倍,說明期限越長,需求相應減少,利率隨之趨降。總之,2008年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保持下降趨勢,企業民間借貸平均利率水平高于同期銀行利率(見下表)。
3.經營發展環境日趨困難,資金用途更加突出生產經營。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趨降,我國出口外需下降,企業經營發展面臨困境,為了緩解流動資金短缺壓力,樣本企業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借款比上年增長30%,占全部民間借款的76.4%,高于上年14.1個百分點,由于實體經濟下滑,固定資產投資趨降,企業投資需求減少,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由上年的29.3%下降到17%,投資額下降39%,股票和房產投資額下降60%以上。
2008年自然人用于生產經營的借款比上年增長5.6%,非生產性用途借款大幅減少,其中:用于家庭消費借款下降74.6%、借款看病下降85.2%、借款上學下降40.3%,其它用途借款增長3.8%,據調查主要是用于投資股票和房產。
4.融資環境相對寬松,民間借貸償還率逐步提高。2008年企業融資環境變得相對寬松,但融資條件仍然嚴格,民間借貸債權方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償還率高于上年。樣本企業和自然人民間借款到期償還率為39.6%,高于上年9.2個百分點,其中:樣本企業償還率為39%,高于上年9.8個百分點,自然人償還率66.9%,高于上年7.4個百分點,個人借款償還率明顯高于企業。2008年到期但全部未償還比率與上年基本持平,有占58%的到期借款未償還,樣本企業未償還率為59.2%,自然人僅為3.8%,個人未償還金額極小,償債情況明顯好于企業。
從追債情況看,2008年民間借貸債權方的追債力度明顯加強,追債率達21.8%,高于上年13.5個百分點,其中:樣本企業追債率21.8%,高于上年14.3個百分點。通過法律途徑追債的極少,樣本企業發生的法律追債僅4筆、占6%,自然人發生的法律追債5筆、占12.2%,絕大部份是采取電話討債和上門催債。
二、民間借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民間借貸的發展迄今具有較長歷史,在目前金融體系日趨完善、金融業務不斷創新、金融服務逐漸改善的情形下,民間借貸不但未萎縮,相反在滿足市場需求增長的同時得到較快發展,緩解了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難,對正規金融起到了補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經濟的發展。但民間借貸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民間借貸機構缺乏明確定位。民間借貸是民間金融的一種形式,是非正規金融,但實際發展中沒有明確其金融地位。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民間借貸中介機構,這種機構既存在著原始的民間借貸要素,又逐漸發展成為具有銀行類金融機構的雛形,但其性質尚未得到確認,對其資金借入與借出行為也未進行定性,它實際上具有“準銀行”性質,由于尚未定性,民間借貸中介借入資金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等難以有效區分,這種中介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合法性不明確。
二是民間借貸業務缺乏法律依據。目前尚無專門的法律法規對民間借貸業務和發展進行必要的規范和約束,相關的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中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對高利貸沒有進行明確規定。因此高息借貸所引發的風險危害及其嚴重,一些低利潤行業企業由于無力支付高利息而陷入破產,一些個人因高息糾紛演變為暴力犯罪,加上借貸鏈條延長,使債權關系錯綜復雜,導致借貸風險放大。另外,由于對民間借貸業務、經營范圍等沒有法律規限,民間借貸無序發展影響到正規金融的穩定。
三是民間借貸風險缺乏監管規范。由于民間借貸具有靈活、分散、隱蔽的特點,給監管帶來難度,目前沒有明確具體部門對其進行監管,政府的相關部門、金融管理部門以及其它社會同業自律組織等都沒有針對民間借貸的監管職責,況且也沒有相應有效的監管手段,民間借貸處于自控、自發、自由發展狀態,一些民間借貸活動已超出了相關法規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極易出現風險。
三、規范民間借貸發展的主要建議
為了使民間借貸規范、健康發展,使之成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更好地發揮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融資功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逐步將民間借貸引入正規金融。由于目前沒有法律依據,還不能簡單地對民間借貸進行定性定位,但又因為民間借貸具有“金融”特性,我們可以分層次、有步驟地引導民間借貸進入金融服務體系,調查也了解到許多民間借貸機構有進入正規金融體系的愿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方式進入金融體系。一方面,鼓勵規模較大、管理較規范的民間借貸機構逐漸改制為貸款公司。公司實行法定資本制,一次性繳足注冊資本。貸款公司設立1年后,經省金融辦審核,可增資擴股。公司不得集資和吸收公眾存款,只能按照“小額、分散”的原則發放貸款,大部分資金應放給貸款余額不超過50萬元的小額借款人,小部分資金給予單戶貸款余額不超過資本金的5%,公司不得向其股東發放貸款。省金融辦會同工商、銀監和人行等部門,每年對貸款公司進行分類評價,對依法合規經營、沒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小額貸款公司,按有關規定可以改制為村鎮銀行。另一方面,鼓勵實力較弱、管理水平較低的民間借貸機構入股由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
2.盡快將民間借貸納入法制軌道。為了保護債權、債務雙方的合法權益,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加強監督管理,保障民間借貸機構健康發展,應制定《民間借貸行為法》,對民間借貸業務范圍和種類、經營原則、財務會計制度、法律責任等進行明確規定,為民間借貸構筑一個合法規范的經營平臺。“放債人管理條例”可先于法律推出,還應制定“社會集資管理辦法”、“民間借貸風險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維護正常的民間借貸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法黑幫勢力的存在。
3.適時將民間借貸歸入監測、監管體系。要對民間借貸進行有效監管,就必須建立民間借貸的監測網絡,科學合理制定相關監測內容和監測指標,依法要求民間借貸機構(個人)將有關監測報表和信息報到監測系統,通過分析民間借貸數據信息,重點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監測和預警,并向監管部門提供監管的風險點,為上級部門制定金融政策提供參考,規范民間借貸的經營行為。建議具體履行民間借貸監管職責的部門由當地銀監部門承擔,監測部門同屬監管部門。同時,要加強民間借貸機構(個人)的行業自律,通過建立自律性組織,對民間借貸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時予以反映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