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志強 鄒 珊 陳 軍 曾德華
摘要:近年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化代支付系統的開發應用,如何通過構建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有效整合會計業務、優化核算框架、完善制度體系、重塑操作流程,達到合理配置資源、改善金融服務、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成為我們探索的新課題。
關鍵詞: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
一、新時期對中央銀行提出了構建會計核算集中模式的現實需求
會計核算集中模式是人民銀行會計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發展,也是順應經濟金融全球化發展、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大膽變革,亦是更好的履行中央銀行職能、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性選擇。
(一)實行人民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是履行央行職能的必然選擇
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法律所賦予的職能決定了會計業務部門為國民經濟運行提供的及時、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在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傳導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施人民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后,人民銀行系統將只在總行形成一套流通數據,會計核算口徑統一,從源頭上解決核算資源分散、報表報送層次多的問題,減少人為調賬改表的幾率,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唯一性,為切實履行好中央銀行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維護金融穩定提供準確、及時的會計信息,為領導和決策部門發揮好“參謀”作用。
(二)實行人民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是強化會計管理的必然要求
當今,銀行會計正逐步從業務核算型向業務管理型轉變,管理模式遵循扁平化、集中化、信息化的原則,通過減少管理環節、整合業務系統、建立全新的會計管理框架。因此,采用綜合性強、自動化和實時程度高、集核算和管理于一身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打破會計工作分級管理體制,實行總行與營業終端一對多的點對點管理,將使人民銀行會計管理更加科學有效,真正形成會計工作由分散處理到集中管理,由單純重視核算到注重信息披露,從側重會計反映到強化會計監督的新局面。
(三)實行人民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是防控會計風險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人民銀行會計工作在制度建設、內控管理、會計監督、風險防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會計工作現狀看,仍存在因會計核算組織體系分散,制約了會計行為的統一規范;因規章制度缺乏系統完整性,弱化了對會計行為的剛性約束;因會計監督手段落后、主體分散,會計監督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等問題,如何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強化會計監督,防范會計風險成為目前人民銀行會計工作亟需解決的問題。實施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后,人民銀行會計工作核算主體、核算層次將減少,同級會計核算部門統一使用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會計檢查監督將依靠系統實時自動化監督,不僅有利于會計規章制度、業務操作的規范統一和有效約束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更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會計風險。
二、構建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的路徑設想
(一)總體思路
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以數據大集中為核心,以組織構架變革為突破,整合各業務系統,壓縮核算管理層次,改造業務處理流程,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集中化、專業化、信息化的會計管理體系,開發集會計核算和管理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統籌兼顧,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業務處理效率及會計核算質量,達到會計工作服務中央銀行基礎職能、支持宏觀科學決策的目的。如圖1所示:
(二)組織構架
橫向上,把分散在不同平臺上的同一體系結構的各業務系統通過一定的技術和標準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物理上分散、邏輯上統一的整體。即以現代化支付系統和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為基礎,根據需要將會計、營業、國庫、發行、事后監督等部門獨立的業務系統(包括ABS、TBS、會計報表管理系統、貨幣金銀管理信息系統、支票影像系統、事后監督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財務報表管理系統等)統一納入綜合業務處理系統進行集中核算,下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國庫核算、貨幣發行、事后監督等子系統,與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一點連接,預留各級行區域性系統(如湖南省目前使用的ABS電子對賬系統)和待開發程序端口,形成集中、統一、整合、聯動的業務處理綜合體系??v向上,在不同地理位置建設數據處理中心和災難備份中心并聯網,即在北京總行建立全國性數據中心,在上??偛縿t建立數據備份中心和災難備份中心,兩者相互連接,互為備份。按行政區域在省級中心支行設置前置系統,形成一個上聯總中心、下聯網點終端,地理位置不同、物理上相對獨立、邏輯上統一的全國性計算機綜合業務與信息處理系統構架。如圖2所示:
(三)業務處理
在會計核算集中模式下,自上而下的組建“大會計”部門,減少會計核算級次。一是在總行成立會計核算總中心,作為會計核算的后臺處理部分,集中存放和處理全國各網點終端的會計數據,制定統一的會計規章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對網點終端進行實時遠程業務指導、監控和管理,進行綜合、明細核算,檢驗會計賬務平衡,統一編制各類會計報表,對外集中披露會計信息;二是分行和省會中心支行作為核算總中心的非獨立核算主體,成立會計核算分中心,會計、營業、國庫、發行、事后監督等業務部門通過各自在綜合業務處理系統的子系統分別進行會計憑證信息的錄入、復核、認證、傳遞、查詢、打印、核對及會計檔案的保管等工作,通過總行分配的權限根據需要查詢、下載本行及所屬下級支行的會計數據,生成會計報表,對轄內經濟金融情況進行分析,支持有關部門履行央行職能;三是地市中心支行和縣支行所屬業務全部上收省會中心支行,其只負責會計憑證的受理、審核、認證、傳遞等工作,并在權限范圍內查詢、下載本級各類會計報表數據。如圖3所示:
(四)實施建議
一是先建立省級會計核算分中心,集中處理本省各分支機構的業務,待條件成熟后再向全國單一核算中心過渡;二是借鑒現代化支付系統成功上線的經驗,采用分期分批上線的方式,在選擇一到兩個會計基礎較好的省份作為試點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分步完成全國范圍的推廣;三是確保不影響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的正常開展,保證各系統不間斷運行,尤其是對基礎較差的地方性金融機構進行重點支持;四是同期建立完善的數據備份機制的災難應急機制,達到數據安全完整、故障及時處理、系統實時切換的目的。
三、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實施難點評估
(一)維護系統運行安全不容忽視
會計核算集中模式是建立在以數據大集中為核心,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建設為保障的基礎上,從2007年8月份中國農業銀行停機和2008年4月20日中國銀行停機情況看,會計核算集中模式的安全性是目前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會計核算集中模式是將全國業務和數據集于一體,具有聯網網點數量巨大、聯網網點地域分布廣闊、聯網交易海量等特點,隨著業務和數據的集中,原來分散的風險也隨之集中,作為資金的最后清算行,人民銀行綜合業務處理系統與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相連,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或網絡不暢,受影響的將是全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損失無法估量。實施人民銀行會計核算集中后,雖然在管理上便于業務系統的維護、升級,但系統架構變得更加復雜,牽扯的各方面因素也大大增加,且因為權限設置等問題在前置端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需要向總行數據中心反映,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應變能力相對削弱。
(二)深化會計管理體制改革責任重大
核算數據從分散到集中,會計職能出現轉換和擴展,工作重點更多的轉化為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參與業務流程的設計、組織結構的調整、會計計量、業務處理約束、業績考核、激勵機制的建立等。人民銀行實施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后,數據和信息的處理都將集中在總行進行,總行將成為信息和數據處理的集散地、會計核算和管理的總中心,各分支行會計業務部門也將重新定位,因而對人民銀行會計組織機構的調整變革、規章制度的修改完善、業務流程的再造設計、人員素質的全面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是一個艱巨的、長久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各分支行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推動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有力支持人民銀行會計業務發展和管理進步。
(三)完善會計規章制度亟需政策支持
會計核算大集中模式不僅是業務系統的一次突破,更是會計制度、業務流程的一次革新。實行會計核算集中將突破會計基本制度、核算基本規定及業務操作流程等制度辦法中的某些規定,如縣支行將受理的原始憑證通過影像和網絡技術上傳中心支行,以電子信息作為記賬原始依據的做法即突破了會計制度中對會計憑證、記賬依據的基本界定。人民銀行實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安全有效運行不僅依賴先進的業務系統、科學的內部管理和優秀的人員素質,更需要一個健全的會計制度體系。因此,如何對現有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做出科學的創新、修改和完善是當前確保人民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順利實行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充分有效應用數據能力有待提高
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只是完成了分散數據的物理集中,并沒有實現應用集成的高層次要求,其最終目的應是通過集中模式挖掘、提取有用信息和數據,為人民銀行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供 “第一手”資料。但從目前商業銀行數據集中模式運行情況來看,數據大集中遠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怎樣從掌握的大量、豐富的會計數據中甄別可利用信息,剔除無效信息支持人民銀行加強宏觀調控、開展金融創新、改善金融服務等職能將成為人民銀行實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后的一道難題。
(五)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任重道遠
目前,人民銀行會計隊伍面臨的現狀是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對人民銀行基礎業務和系統全面熟悉、樣樣精通的會計人員不多,善于利用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實施科學管理、參與決策的專家型人才更少。實施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后,人民銀行會計業務部門的職能逐步轉換,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重新定位。在這種情況下,各級分支行不僅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業務培訓,確保會計人員全面熟悉新的規章制度,熟練掌握新系統業務操作技巧,更要注意保護、發揮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幫助他們進行角色轉換,找準職業生涯定位,盡快達到會計核算集中模式所要求具備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四、安全實施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對策研究
(一)加強安全建設與數據備份,確保系統運行平穩
實施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后,在建設全國性數據處理中心、開發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時,應對現有及未來可能達到的數據交易量、通訊數據量、賬戶數量等進行較為準確的定量估計,在此基礎上對數據中心必須具備的交易處理能力、通訊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指標進行量化,確保數據中心設計和系統開發的科學性、整體性和完備性,確保風險控制與防范策略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實現性。建立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的動態安全監控機制,大力發展網絡加密、密鑰管理等安全技術,建立科學合理的系統風險控制制度,嚴格劃分各層次、各部門職責和權限,制定較為靈活的災難恢復計劃(遇到災難時啟用,對業務系統進行恢復,包含對數據的備份)和業務持續計劃(在災難發生的時候,將業務轉移,保證業務的持續性),確保業務的持續性和業務數據的安全性。
(二)推進體制改革與職能調整,完善會計管理架構
加強對技術變革可能引發的人為風險研究,運用現代管理學的組織規劃、資源使用限制等原理,從管理架構上著手,與國際接軌,縱向上,減少核算管理層級,建立集中式會計架構,實現會計集中管理;橫向上,逐步向垂直化業務管理發展,實現業務條線下會計核算、會計報告和事后監督的集中管理。建立科學統一的人民銀行會計標準體系、會計核算體系及會計行為風險預警體系,進一步強化會計管理職能,使先進的會計管理模式發揮最大的效能。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實現自動化監督,完善會計監督內容和方式,創新會計監督手段,突出集中監督、重點監督、過程監督、風險監督的特色,提高資金風險防范能力。
(三)統一制度建設與流程設計,促進業務處理規范
改變傳統觀念束縛,加強制度防范,由總行統一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穩定性和連續性的諸如業務流程、工作程序、崗位設置、職責分工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框架,所有涉及會計業務的部門都以此為會計活動的準則和依據。各分支行同級會計部門負責在總行制度框架內統一制定會計制度實施細則或管理辦法,其他業務部門僅限于內部制度的制訂,無權對涉及業務的任何制度、流程進行補充和細化,確保全轄會計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定在業務處理模式上,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根據業務處理的實時性、特殊性、自動化程度科學合理地劃分會計處理類型、重造業務操作流程,建立功能強大的后臺處理中心,配備業務熟練、能力突出的專業人員,集中處理會計事項,統一前、后臺業務處理標準流程,構筑規范高效的前后臺分離的業務處理模式。
(四)注重信息披露與會計分析,有效利用報表數據
會計核算集中模式實現了賬務處理和賬務信息的集中,在信息系統上,應充分發揮數據集中的信息優勢,建立符合多重準則要求的會計信息系統,針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披露環境生成相應的財務會計信息,加強信息標準的建設,為管理部門信息系統的數據整合提供基礎。突破當前以編制財務報表為主,單純追求賬平表對的局限性,致力于提高業務處理和控制水平,注重對信息數據深層次的挖掘、利用,促進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提高會計工作為決策者提供有效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的能力。
(五)強化業務培訓與人才交流,培養綜合會計人才
各級行要在穩定充實現有會計隊伍的基礎上,一方面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業務培訓和交流,如集中學習、網絡在線進行實時互動交流等,使會計人員能不斷更新和掌握新的技能,盡快適應角色轉換和業務發展變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強會計管理部門與業務操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改進業務操作流程,強化會計風險控制,實現信息共享最大化,加強會計分析與宏觀決策有效結合的研究,更好的發揮會計工作為金融服務的職能。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