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文
摘要:“一日之際在于晨。”早晨是記憶知識、儲存知識的黃金時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如何把時間和閱讀兩者有機結合,充分體現早讀在高中新課標語文教學中的自行汲取、內化的作用,從而實現早讀效率的最大化,逐步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課標;早讀;語文
語文早讀過程掌控和目標達成問題一直是困擾一線語文教師的課改難題。對此,我們從早讀課堂實際出發,對高中新課標語文早讀的實踐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現把我們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盤托出,拋磚引玉,以饗大家。
一、明確早讀的長、中、近期目標和任務,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目標是成就自己的前提和方向,任務是實現目標的具體保證。為此,我們在開學之初就結合《高中語文新課標》中的閱讀要求,制定高中語文早讀計劃,明確目標和任務:閱讀優秀作品,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學生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
學期之初結合學情制定本學期早讀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完成課本和讀本規定的閱讀篇目,適時增補語言文學類雜志、報紙及相關電子媒體讀物,背誦規定的名家名篇,積累一定量的知識信息,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流派的文學類文本、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的技巧風格,并結合單元教學的重點做好必要的知識能力儲備。
二、建立和健全早讀的長效評價機制,進行科學規范的激勵和約束
“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期伊始,我們就在充分征求廣大同學的意見的同時,利用語文早讀課堂,對學生“約法三章”:規定每天必須閱讀一定數量的文本內容,并且保證相應的質量;評價的形式由過去的教師評價推及到教師監督下的學生自評、同桌互評、小組輪評和全班點評等;定時還要求家長和社會也參與到對學生早讀的評價中來(周末月末放假時,學生在家完成早讀問卷,家長簽字,開學后反饋),建立科學多元的網絡評價機制,讓學生自覺、家長主動地參與到評價中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主動意識和透明意識,積極倡導并逐步落實誠信檢查制度。
三、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閱讀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每節早讀伊始,教師使用簡短悅耳、明快動情的閱讀導語十分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喚醒學生尚在朦朧沉睡中的閱讀潛能,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激情,確保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早讀中去。
為了激活閱讀興奮點,烘托學生的閱讀情焰,除了對單元規定的必讀必背篇目的背誦興趣激活外,我們還廣泛發掘和收集一些與課文聯系密切的文本及電子讀物,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追真、向善、求美的閱讀心理需求,以及對視聽知覺的生理渴求,變被動強加的閱讀負擔為亟待捕捉的閱讀樂趣。這樣書聲瑯瑯、群情激昂的早讀課堂就會不期而至。
四、進行閱讀方法交流,提倡閱讀方法個性化,鼓勵創新閱讀
正像每位同學的學習方法各不相同一樣,每位學生的早讀習慣、方法也不盡相同。為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揚長避短,充分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實現早讀效率最大化,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持之以恒的早讀經驗交流活動,學生通過對比反思、補充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閱讀風格,養成獨有的閱讀習慣,提升了閱讀水平。學生進而科學靈活地實施早讀計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在閱讀的方式方法上,提倡學生嘗試借鑒、兼收并蓄,然后加以融會貫通,做到優中選優,為我所用。
五、以讀促寫、以寫激讀、讀寫共贏、和諧進步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教育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發展獨立閱讀能力同時也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進行作文寫作的前提和保障。當我們的寫作思路受阻、材料枯竭和語言不暢時,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欲望,渴望從已有的文本中尋求文學的智慧、思維的靈感和創作的沖動。由此可見,讀和寫彼此相依,相互包容,讀寫和諧共贏,早讀的作用就更加不可替代。
語文早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素養形成的基礎工程。語文新課改倍加關注早讀,是我們語文工作者必須抓好抓實的重要一環。相信通過老師和學生的精誠合作、共同努力,新課標語文早讀課堂一定會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道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