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晚,林棟一家8人到杭州西湖邊某著名酒店經過事先預訂的餐飲包廂就餐,其間總共消費了1830元,結賬的時候,被告之還要收取消費額15%的服務費和88元的包廂費,16元的餐具消毒費(按每人2元計算),總計2208.5元。林棟認為酒店收取服務費不合理,拒絕支付,酒店堅持要林棟支付,后酒店方面報警,在警方調解下,林棟支付了1830元后回家,沒有支付服務費。2008年11月8日,酒店一紙訴狀將林棟告上法院,要求林棟支付服務費用378.5元。
在庭審過程中,原告認為,收取服務費和包廂費是餐飲行業慣例,消毒餐具是專業的服務公司提供的,消毒費用是代他們收取的,被告應該支付。林棟認為,自己消費的1830元里面已經包含了包括服務費在內的所有費用,自己不應該在消費的菜價以外再額外支付服務費用,原告要求的服務費用屬于重復收費,包廂費和餐具消毒費沒有事先告之,屬于強迫消費,有欺詐的故意,自己不應該支付。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原告在菜單、酒店入口處以及酒店網頁上都明確標明,在菜品、酒水飲料消費之外要加收15%的服務費,被告在消費之前已經明知,被告的消費行為表示被告已經接受原告的服務費用,而包廂費和餐具消毒費沒有明確告之被告,被告有權拒絕支付,據此法院判決被告支付原告服務費274.5元,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一審判決之后,被告主動履行了判決,原告也表示認可法院判決,沒有上訴。
點評:毛愛東(浙江英普律師事務所律師)
酒店收取服務費用的做法大概是源于上世紀80年代,收取的酒店多是一些高檔涉外酒店。餐飲行業收費不屬于我國價格法規定的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餐飲行業的定價實行市場指導價。應該說餐飲行業有權根據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群,自由定價。這正如同一盤炒青菜,有的店只賣5元,但有的店就賣30元甚至更高,我們不能說炒青菜賣30元一份的酒店定價不合理,但消費者可以選擇消費或者不消費。
具體到本案當中,原告已經通過菜單、大堂告示、公司網頁明確告之,在直接消費的菜品之外要加收15%服務費用,對此被告雖然認為不合理但是表示自己確實在點菜之前就已經知道原告的這一做法。被告在明知原告要收取15%服務費的情況之下,仍然在原告處消費就餐,說明被告已經接受了原告收取服務費的條款。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原告經營的餐飲行業并不是一個壟斷性的行業,被告如果對原告收取服務費的方式不滿意,可以選擇不到原告處就餐。原告是一個經營餐飲服務的企業,在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收取服務費的情況之下,只要盡到了事先告知義務,當然就可以收取,這也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體現。因此,原告收取被告15%服務費,沒有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價格法的規定,被告應該予以支付,法院據此作出判決符合我國法律規定。
原告除了要求被告支付服務費外,還要求被告支付包廂費和餐具消毒費,原告認為雖然沒有明確告之要收包廂費,但屬于行業慣例,包廂的就餐環境和服務要比大廳優越,另外餐具消毒費是代提供消毒餐具的專業公司收取的。對此,由于事先沒有明確告之消費者,事后結賬的時候收取,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被告作為一名消費者當然有權拒絕支付。另外,提供衛生、安全的餐具是原告的當然法定義務,原告無論是自行收取或代他人收取,都違反了法律規定,即使事先進行了告知,消費者也有權拒絕支付,原告的相應訴訟請求也就不能得到法律支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餐館吃飯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相應的糾紛也層出不窮。作為餐飲行業,收費要收得明明白白,服務要熱情才能減少糾紛,消費者到餐館消費的時候,也要適當注意酒店的告示,如果對酒店的一些明示的收費方式不滿意,最好是選擇不消費,以避免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