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輝
摘要:競走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運動項目。通過對世界優秀競走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術分析,從訓練角度來探討競走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和所存在的普遍問題。
關鍵詞:競走技術;比賽;趨勢;問題
1 前言
競走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是一項純粹的體力運動,而是一項技術至上的運動。競走項目與其他競賽項目相比,需要更多地關注技術動作細節。訓練中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技術為基礎的。
競走比賽是在嚴格的技術規格要求下進行的,尤其是世界大賽要求更嚴。但競走項目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特別是裁判對技術的要求和判罰尺度以及一些人為因素,都會對比賽結果帶來難以估計的影響。這就說明,技術就是競走運動的生命。在比賽中最重要的就是技術問題。只有過硬的技術,才能發揮最好的成績。否則可能連比賽都不能完成,又何談名次、成績。
中國競走項目的技術,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進步,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風格。這是規則要求和自身條件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競走技術同歐美地區國家的競走技術一樣,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并成為流派之一。所以,我們談到的技術問題,絕不是認為不同流派技術之間有什么本質上的優劣好壞之分,而是指出違反競走技術規范(定義)的錯誤做法,對進步發展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2 競走定義
1996年國際田聯修改競走運動定義(國際田聯規則第191條)為:競走是運動員與地面連續行走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沒有明顯的騰空現象(通過人的肉眼)。前腿在觸地瞬間必須伸直(即不能屈膝)直至身體垂直面。
修改后的定義主要有兩點:裁判員只以自己的肉眼觀察為準繩和規范擺動腿的動作結構。這無疑對競走運動員的基本技術和技術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競走技術分析
3.1 速度對競走技術的影響
3.1.1學習競走技術初期的關鍵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速度上,而是要放在技術上。在學習競走技術時,不要簡單地模仿其他人的競走技術動作。因為身體結構、肌肉力量等差距會使你不但無法掌握他人的技術,還會導致你極有可能很快就受傷。所以,一定要記住,不要按自己的觀察進行訓練。
與所有復雜的技術一樣,掌握競走需要時間,有效和規范的技術動作不是每個人都能以同樣的速度掌握的。一些努力的競走運動員需要兩個月或者兩年的時間來掌握這項技術。倉促完成這一學習過程必然導致不規范的技術動作,并養成其他降低效率的習慣動作。競走訓練初期所獲得的這類習慣,很快變得根深蒂固難以忘記。所以一定要以慢速起步,只有速度慢才能形成穩定的技術定型,才能讓你以后走得更快。
3.1.2 當你已經掌握了正確的競走技術,這時你的關鍵就是要如何加快速度,如何把你慢走的技術融入到速度當中。競走技術越好,越能更多的利用體內儲存的能量資源,加快步子和提高功率發揮的穩定性。
3.1.3 所有的一切訓練都是為了比賽。競走雖然是一個距離很長的項目,但無論多長比的仍然是速度。如何能在這種高速度比賽中發揮良好穩定的技術,幾乎是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
我國競走界一貫有視技術為生命的認識和傳統。但是,思想上的認識并不等于實踐中的結果。新的技術標準對于擅長高頻率、高重心的中國隊員來說是一個嚴格的限制,使我們隊員不得不降低重心,放慢步頻,加大步長,為此直接影響了競技能力的發揮。在學習和改進技術過程中,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出現這些犯規動作并不是速度很快,主要是有犯規習慣動作。可想而知,如果速度再加快時,犯規動作就會更加嚴重。如果不認真改進那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力求集中于運動員的最高速度能力,平均速度能力同時完善競走技術。要在這樣的速度的情況下,依然動作規范。
3.2 協調性、柔韌性對競走技術的影響
競走是一項協調的運動。就像是車子轱轆一樣,沒有起點和終點,整個就是一個流暢的運動過程。如果運動員的協調性和柔韌性好的話,就會很容易就掌握了這種流暢的過程。如果不好,那就會像是一個四方的輪子一樣,走出來的動作僵硬,除了不流暢之外還會增加受傷的機率。
3.3 身體素質訓練對競走技術的影響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競走項目是不需要專門的身體素質訓練的。只要能走的快就可以了。事實正好相反,現在擺在競走項目面前的就是這一課題。由于長期忽視體能訓練,致使相當數量的運動員從一開始學習競走就向單一專項的方向發展。專項上進步確實很快,許多運動員兩三年即達到相當可觀的成績甚至名列國內前茅。但由于基礎訓練的缺乏,許多高水平優秀運動員在柔韌性、協調性、靈敏性及全面發展的基礎力量等方面差距太大,這就使他們的訓練不可避免地先后陷入停滯或下降的困境。也使他們的技術進步受到限制,更使他們在真正的國際大賽中缺乏足夠的競爭實力。可以說,體能訓練的缺乏和不足,在競走項目中是普遍現象,許多競走運動員除了走,什么都不會。所以,基礎的和專項的身體素質發展中缺陷,已經對專項運動技術水平的進步起到制約的作用。
4 競走技術發展的趨勢
2008年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冠軍俄羅斯選手奧莉加·卡尼斯金娜,在比賽中一直自己一個人領走,因技術規范、動作協調,步幅大、重心穩,一直走到最后,堪稱典范。
未來競走項目的技術發展趨勢就是卡尼斯金娜技術中的幾個重點動作。“動作協調,步幅大,重心穩。”這三大中心點動作,現在已經是很多裁判員判罰的標準和尺度了。由于現在大多數的判罰完全以裁判員的肉眼為標準。所以,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在比賽中看上去不犯規,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5 存在的問題
5.1 眾所周知,中國的競走技術現階段都是以小步幅、快頻率為主要的發展路線。中國運動員的身體條件都不錯,但是在技術上幾乎所有的中國競走運動員都存在兩個通病。第一個是髖關節擺動不夠,擺動的軌跡也不正確。髖關節一直在一個水平面上前后擺動,沒有向外旋轉打開。第二個是步伐太小,導致后腿在蹬地的時候伸不直,膝蓋沒有完全打開,重心不穩。
5.2 教練們一致認為:步幅過大減慢了速度!如果步幅過大,腿伸直后腳瞬間懸空,步幅的多余是無效的。但,增大步幅不好嗎?
答案相對來說很簡單,并且強調了步幅增大和過大之間的差距,是的,步幅越大越好,但僅限于轉髖獲得的步幅增加。讓我們從步幅過大的工作定義開始分析。
步幅過大是運動員跨出較長的一步,包括身前和體后兩部分。多余的步長實際上減慢了前進的速度。正確的步幅應該是加大身后步幅,黃金分割是30%在身前,70%在身后。
5.3 使用髖部時,注意不要過分側向運動。一定程度的側擺是必然的,因為人的身體不可能呈直線運動。但是,應盡可能的限制側擺。
正確的髖關節動作是要在前后、上下、左右3個平面都有擺動才對。
6 結論
競走是一項非常特殊的項目。除了獨有的艱苦、困難與復雜外,它還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挫折和失敗與運動員如影相隨。比賽中,全世界所有的精哦組運動員應該都有被判罰或罰下的經歷,以及胸懷壯志而名落孫山而去的體會。所以在那種集成敗得失于一念之間置天堂地獄為一卡之別的比賽環境中,競走項目沒有或難有常勝將軍。
技術就是競走項目的生命。技術出問題,在比賽中就隨時可能“突然死亡”。所以訓練中把技術放在嚴格要求的第一位是從實戰出發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目的是無論訓練或比賽都要盡全力爭取“不被判罰或不犯規情況下的最好成績。”所以,訓練中不留情面苛刻要求即是教練員的責任也是運動員的自覺行為。
中國競走項目是在成功與失敗交替,痛苦伴榮譽共生的特殊環境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和發展,而且在無數挫折與失敗中鍛造出一種百折不撓與時俱進的奮斗精神。這種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始終不渝,已經成為中國競走項目進步發展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余維立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管理中心 田徑科技動態 2008.3
[2]Jeff Salvage 北京體育大學科研處